做好“阳光”文章 建设魅力之城 ——东区深入推进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记
东区凤凰花公园。(廖文君 摄)金沙江大道。(特约通讯员 王东 摄)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特约通讯员 王东 摄)中心城区全景。(周良 摄)[
这几天,东区掀起了“康养+运动”的风潮……原来,2017攀枝花恒力杯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正在东区举行。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12月7日至11日,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名皮划艇运动员齐聚阳光花城,在金沙江上劈波斩浪、一争高下。作为首次承办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的东区,将随着这场以阳光和运动为名的体育盛会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与此同时,一场以诗会友,吟花咏花的2017攀枝花诗会也在东区拉开帷幕,“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
不管是承办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还是攀枝花诗会,都是东区立足自身独特优势,积极推动阳光康养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有力举措。
“依托中心城区、三产比重大等优势,东区积极借船出海、借势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阳光\’资源,做好‘阳光\’这篇文章,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康养与农业、工业、医疗、旅游、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东区区委书记罗军如是说。
[
立足优势
构建“1+7+N”发展体系
12月3日上午,来自安徽合肥的焦春华和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在阿署达天寿湖边拍照合影。交谈中,焦春华告诉记者,攀枝花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环境优美,最适宜康养,他们已连续两年来此过冬。
七号苑康养农家乐内,老板梁吉华和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核对当天的菜单。去年12月,梁吉华在阿署达村开了康养农家乐,主打阳光休闲品牌。“今年春节期间,来阿署达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我们每天都能接待上百名游客。”梁吉华边忙碌边向记者介绍道,每到周末,许多市民也会从市区到阿署达“晒太阳”。
作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东区年平均气温20.3℃,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年日照2700多小时,发展阳光旅游和阳光康养产业得天独厚。阿署达不断增强的吸引力,就是东区不懈探索阳光康养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的写照。
近年来,东区以阳光康养发展为主线,统领健康养生、医疗服务、旅游休闲、城市配套、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养老服务7大方面,对接文化创意、体育运动、环境保护、科技信息等多产业业态,大力推行“居养度假”“文化修心”“运动疗养”“综合康养”等7大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努力构建“1+7+N”阳光康养有机发展体系。
11月13日,东区政府与绵阳伦骑机器人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钒钛、康养产业发展需求,研发生产工矿企业、康养陪护等特殊功能机器人。由此,东区在“康养+工业”融合发展上迈出重要的智能科技步伐。
阿署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安国枣家庭农场、半坡咖啡庄园等“农康融合”模式的形成,使农业基地变成旅游观光景区成为现实,也为东区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结合新村建设,东区鼓励辖区现有农家乐提档升级,增加农产品种植采摘、农事体验、创意农业展示等多种功能。同时,通过开辟餐饮、住宿、手工加工、游乐休憩等服务,不断拓展农业观光园、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康养”功能。
紧扣康养运动需求,东区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积极争取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除承办2017攀枝花恒力杯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外,还先后成功举办“魅力东区杯”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四川省第十六届风筝比赛、全国桥牌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同时,不断加大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力度,做好东区15公里沿江景观步道维护管理,加快推进惠民建设路径工程……东区正逐步成为攀枝花康养旅游的“游憩中心”,既满足本地市民生活、休闲、游玩需求,也为外地来客提供高品质旅居享受。
不仅如此,东区在繁荣旅游节庆经济,打造富有特色的主题品牌活动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每年“火把节”期间,四方游客伴着彝族传统音乐,围着火塘尽情舞动,唱山歌、对调子、打跳、毕摩祈福等彝族特色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仅今年阿署达火把节就吸引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余万元。“依托东区比较优势,以旅游促进康养、以康养促进旅游,加快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东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东区通过不断壮大乐堡啤酒节、欢乐阳光节、阿署达彝族火把节、凤凰花节等富有地方特色主题活动的影响力,繁荣旅游节庆经济,带动了康养产业发展。
医养融合 完善健康养老新模式
完善的健康养老体系是东区推进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又一着力点。
12月1日下午6点过,满头银发的乔国琳老人吃过晚饭,拄着拐杖,和同住在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的老伙伴一起,像往常一样来到花园里散步、聊天。“天气冷起来了,叔叔阿姨们要穿暖和点……”照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人,贴心地提醒大家。在这里养老,乔国琳感到很幸福。
因为子女平时忙于工作,乔国琳成为了一名 “空巢”老人。
2015年初,当时86岁的乔国琳在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参观时,被这里优良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所吸引,从此就搬进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在照护中心,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爱心社工经常开展心理疏导,老人能够定期做体检,做手工、唱歌游园……住在这里,乔国琳结交了不少朋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在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道路上,东区开展多模式医养融合,积极协调大医院与台湾敏盛、德铭菩提养护院等日间照料机构合作,探索医养融合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开展上门服务,满足了养老机构健康服务需求。
引入先进养护业态、培育健康管理新业态、探索社区医养融合发展途径……近年来,东区结合中心城区优势,在培育中高端产业集群的同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特色鲜明的“康养+医疗”项目为支撑,积极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
东区以医带养、以医促养、探索社区医养融合发展途径,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效便利的医养服务,助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2015年7月,枣子坪和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纳入市级医养服务试点机构,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统一制定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包的项目、内容和要求,为签订服务协议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门诊、预约专家门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我们正在加强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在专家多点执业、绿色转诊通道、检测检验、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东区卫计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率达20%以上,今年将新增密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目前,东区已构建起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和镇、村二级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0余个,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在攀西地区名列前茅。
此外,东区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康养模式,推进“居家养老”医养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签约服务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主动性、连续性且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找准定位 培育拉伸“康养+”产业链条
建成全国首个国际康养学院、打造阿署达康养特色小镇、建立东区首个健康养老服务企业标准体系……近年来,东区在发展阳光康养产业方面硕果累累。
如今,重新梳理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定位,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东区明确了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新路线图:培育拉伸“康养+”产业链条,以模式创新促进“康养+医疗”、特色品牌支撑“康养+农业”、科技研发承载“康养+工业”、景区建设带动“康养+旅游”、赛事活动助推“康养+运动”,形成“一区四中心”(“医养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体验中心、康养产品贸易中心、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康养文体交流中心)的阳光康养体系。
打造医养融合示范区。借助建设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契机,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协同、创新探索,形成多元医养融合模式。启动全国基层中医示范区创建工作,用好市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等优质卫生资源,积极发展康养配套产业,着力打造医养融合示范区。
打造现代农业体验中心。紧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发挥城市近郊优势,推进康养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拓展农业观光园、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康养”功能,打造“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现代农业体验中心。
打造康养产品贸易中心。紧密围绕健康和养老两个目标市场,坚持以钒钛新材料、智能机械制造为突破口,依托大工业发展康养设备设施制造材料、打造钒钛康养智能制造产业、培育特色康养都市型工业,建设以健康与养老设施设备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农林产品加工、销售贸易为特色的康养产品贸易中心。
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依托攀枝花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便捷交通条件,综合利用乡村环境、田园风光、民宿旅居等有利资源,打造特色康养小镇、居游休闲度假区和开发医养型旅游产品,建成以阳光、运动、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打造康养文体交流中心。充分盘活用好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扩大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度,大力开展登山、垂钓等户外健身休闲项目,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大型品牌赛事,发展以康体健身、康养文化为主的康养文体交流中心。
东区以经济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升级和民生持续改善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探索康养与农业、工业、旅游、医疗、运动五大新型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建设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全国阳光康养首选目的地。未来,魅力东区将因为“阳光”而璀璨绽放。
(本报记者 陈旭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桂英)12月7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过后,意味着天气将更加寒冷。最新气象信息显示,7日夜间开始,攀枝花市将出现一次短暂的降温天气过程,本轮降温将持续到9日,平均气温...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