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持续助推 共建绿色家园
日前,在承德市召开的2017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波接过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城市”授牌。为了这一天,攀枝花人足足等待了8年。8年来,从启动试点到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再到“国家森林城市”,离不开民革攀枝花市委的持续建言和倾力助推。
资源型城市迎来发展转折期
1998年,国务院相关领导到攀枝花视察,提出了攀枝花在全国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从此,攀枝花进入“森林资源利用”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期。
作为长江上游的老三线矿产资源利用城市,如何强化长江上游水土涵养,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实现生态惠民和城市转型发展?
2009年9月,民革攀枝花市委充分发挥优势,由熟悉林业工作的人员组成调研组,历时近3个月,先后深入市林业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城管局等单位调研,走访部分专家学者。
在2010年3月召开的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民革攀枝花市委作了题为《举全市之力 集全民之智 聚万众之心 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绿色美好家园》的大会发言,得到中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与会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
民革攀枝花市委将大会发言转化为《关于倡议攀枝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提案》《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和《攀枝花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3件集体提案,得到市林业局和市城管局的重视和采纳。
在民革攀枝花市委和各方的大力助推下,中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4月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
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走‘生态立市\’之路,建设‘生态康养攀枝花,金沙江畔森林城\’,进一步修复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被写进攀枝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7月,民革攀枝花市委提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问题与建议》,针对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加快繁育乡土特色苗木;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宣传督查等五方面意见建议,得到党政采纳落实。
2014年市两会期间,民革攀枝花西区支部提出《关于对二滩库区渔门镇片区消落带进行综合治理和绿化打造的建议》,提出借鉴三峡库区部分地区消落带治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寻找适合的耐水淹植物进行种植实验,打造景观效果。
2015年10月,民革攀枝花市委提交《热切呼吁探索建立攀枝花二滩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调研报告》,针对“保护地交叉重叠,存在多头管理”“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切割、碎片化比较严重”等问题,提出开展“多规合一”,根据不同功能合理划分自然资源保护区、生态旅游观光区、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城镇发展区;整合升级管理机构;开展资金保障试点等建议。
今年3月,民革攀枝花西区支部党员李群在其《实施立体花化绿化 打造现代山地阳光花城》提案中,建议运用大量的图片、数据,从物种选择、实施场地选择、政策引导、加强技术引进四个方面,就打造攀枝花山地城市独特城市景观提出建议意见。
40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如今,攀枝花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生态蝶变,由“钢铁城市”转型为利用光热资源的中国“阳光花城”,稳步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特色康养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革攀枝花市、区两级组织及广大党员的持续助推,见到了实实在在成效——
从创建初期至2016年底,攀枝花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38.16%提高到40.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8.8平方米增加至11.49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从58.97%提高到60.1%,水系绿化率从82%提高到91.51%,道路林木绿化率从83%提高到88.47%,国家森林城市评价体系的40项指标大幅提高并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我们将继续围绕‘钒钛\’和‘阳光\’两篇文章,充分发挥‘直通车\’优势和作用,为攀枝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汇集强大合力,作出积极贡献。”民革攀枝花市委主委魏渠河表示。
□本报记者 周严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芝羽绿色在拓展,石漠化在后退。通过大力开展石漠化治理,攀枝花石漠化面积在不断减少;通过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攀枝花森林覆盖率在不断增加。一进一退间,攀枝花石漠化治...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