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亲”后,中心村华丽“转身”
□刘晓静 本报记者 王南桢
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精壮劳动力稀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脱贫意识淡薄……仁和区布德镇中心村一个个具体的贫困难题摆在仁和区纪委面前。怎样帮扶?考量着仁和区纪委对扶贫路径的抉择。
过去,中心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14年,***的春风吹遍仁和。当年12月,仁和区纪委扶贫工作组进驻中心村,与基层干部一道开展***工作,村民们逐渐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一对一“认亲”
2014年12月,平均海拔1300米的中心村气候寒冷。18日,仁和区纪委全体成员来到中心村,开启了“认亲”之路。25户贫困户成为他们的“认亲对象”。
“***是什么?”“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13个工作组的“认亲”之路并不顺利,很多群众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怀疑。
***工作刚刚启动,群众难免有些陌生。工作人员对照要求,将扶贫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耐心细致讲解。
“家里只有两口人,有一亩多地。”“家里主要是有个病人,光是吃药都是一大笔开销。”“地里面种了些芒果,还种的有包谷。”看着工作人员泥巴裹满的裤腿,听着他们的讲解,群众们逐渐打消了疑虑,和他们说着“心里话”。
“郑成林家因残疾致贫”“赵志清家脱贫意识淡薄”“苟连均家住的是土坯房”“关孔荣家缺乏产业发展”……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被清清楚楚地写在扶贫日记本上。
一户一策“摘穷帽”
每个家庭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把准脉、找准支点,才能精准发力。
“认亲”后,为答好这25张“贫困考卷”,给“亲戚”一个满意的答案,仁和区纪委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开始谋划“亲戚”家的致富路。
“唐应华家主要采取产业脱贫和政策兜底的帮扶方式脱贫”“税德才家主要采取低保政策、医疗救助、危房重建等帮扶方式脱贫”“赵志清家主要采取提供优质猪崽和芒果培育技术的帮扶方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根据收集到的致贫原因以及“亲戚们”的脱贫意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为自家“亲戚”私人订制了一套扶贫方案,确保他们如期脱贫。
2017年的春节,对于79岁的税德才和他的老伴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老两口在重建好的新房里过了一个年。
“今年过年,感觉特别有年味,不是你们,我老两口这辈子也住不进新房。”税德才紧紧握着前来看望“亲戚”的仁和区纪委干部的手,激动地说。
自对口帮扶以来,仁和区纪委的党员干部常常到“亲戚”家走动,逢年过节还不忘给“亲戚”带点柴米油盐。3年的帮扶,仁和区纪委共投入帮扶资金90多万元,主要用于危房改造、危房重建、产业发展;与镇村共同努力修建水泥路超过20公里。
常回“亲戚”家看看
深秋时节,中心村已有了几分寒意。仁和区纪委的党员干部自行分组后,带着厚厚的棉衣为自家的“亲戚”送去了温暖。
“大叔、大娘,你们试试看合身不?”10月16日,仁和区纪委的对口帮扶干部来到“亲戚”税德才家,为老两口穿上带来的棉衣。
“热和,好热和哟,你们给我们老两口带了6套衣服来,这个冬天穿都穿不完。”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税德才家是今年计划退出贫困行列的其中一户,老两口冬天过冬的衣物已经不愁了,家庭纯收入是否达到了脱贫标准?仁和区纪委的对口帮扶干部与老两口一道算起了全年的家庭经济账:“全户低保补贴6048元,芒果收入1000元,大娘的高龄补助960元,再加上女儿每年给的500元赡养费,一共有8508元……”
2017年,四川省贫困户脱贫标准是人均纯收入3300元以上,仁和区的脱贫标准为人均纯收入3660元,税德才家目前的人均纯收入已超过脱贫标准。
中心村25户贫困户里,像税德才家已摘掉“贫困帽”的有22户。按照总体脱贫规划,另外3户明年“摘帽”。
如今的中心村,因地制宜建成了千亩莲藕产业观光示范园,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闻推荐
做好“康养+运动”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和宣传攀枝花 李建勤会见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李永波
本报讯(记者王悦良)10月31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建勤在红格温泉酒店会见了应邀出席2017年第24届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开幕式的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全球华人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李永波一行。双方...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