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济世 袁老千古 袁隆平院士骨灰长沙安葬 墓盖上端放着一碗粳米、一碗稻谷 袁老生前“要做一粒好种子”的勉励之言让人瞬间破防

华商报 2021-11-16 01:45 大字

5月22日13时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11月15日,袁隆平的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15日9时,追思活动在陵园追思厅内举行。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摆放在大厅正前方,家人和生前同事、学生以及好友一起深情回顾了他的一生。大厅里播放着乐曲《我和我的祖国》,四面的电子墙上显示着多个二维码,在场的很多人拿出手机,通过“扫描点灯”的方式,寄托对这位为世界和中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的哀思。

随后,人们手拿鲜花,眼里噙着泪水缓缓前行,恭送袁隆平院士骨灰。从追思厅到墓地路两边,“一稻济世,万家粮足;国士无双,袁老千古”等一条条绿底白字的横幅,在阳光下随着微风飘展。

墓碑后面的松柏苍劲挺拔,两边摆满了鲜花,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摆放在墓碑前方。

11时,骨灰安放仪式正式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自己的老朋友主持安放仪式。袁隆平院士的三个儿子站在最前排,他们将手放在父亲的骨灰盒上静静默哀,在礼宾人员引导下将父亲的骨灰安放进墓穴。

随后,袁隆平院士的家人一一上前为老人墓地添土,参加仪式的人向袁隆平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礼。

袁隆平院士为何时隔近6个月后下葬?

对于袁隆平院士为何时隔近6个月后下葬,袁隆平院士的助手杨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后社会国家对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视,长沙、江西的家乡等希望袁院士能够归葬到他们那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最终确认安葬在唐人万寿园。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他的杂交水稻事业进展如何?

据了解,袁隆平院士始终牵挂、奉献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继续。今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实现亩产1085.99公斤。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纪录。

这些细节让人红了眼眶

在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上,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袁老的敬意。

细节1

带袁老再看看稻浪滚滚

仪式现场铺的地毯,颜色宛如稻田

袁老一生耕耘在稻田

往后风吹稻花香

我们都会想起您

道路旁的栏杆上装饰了水稻

多希望您能再看一眼稻浪滚滚

摸一摸这沉甸甸的稻穗

细节2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仪式现场

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

镌刻着他生前写下的话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前来悼念袁老的同事

也在口罩上写下了这句话

袁老,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请放心,您的目标与梦想

后辈正在接力实现!

细节3

一生所钟,伴袁老长眠

袁老的墓盖四周环绕着稻穗装饰

奉献一生的事业将伴袁老长眠

墓盖上方端正地摆放着两个碗

一碗粳米、一碗稻谷

碗上写着一句话: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细节4

群众“列队”送别

很多群众自发来到仪式现场送别袁老

“列队”表达对袁老的敬意

网友的评论让人动容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

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本版文图据新华视点、中新网、新京报等

新闻推荐

米易基本实现5G基站全覆盖

本报讯(黄琴记者李杰)近日,记者从米易县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米易已实现城区和11个乡镇重点场所5G基站全覆盖。自5G基...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