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之美 显于善治 探索乡村治理路径的米易样板
图为高龙村新貌。
□周鹏冯华兵本报记者李东霖实习生程礼攀文/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自2019年末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以来,米易县牢牢把握这一机遇,聚焦“四个创新”,引导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之路,探索出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善治模式。
高龙村:甩掉“软弱涣散”的“帽子”
近日,记者走进白马镇高龙村看到,村委会门前空地上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着建设村新时代文明站。“建好后,村里将拥有活动室、学习讲堂、农家书屋等集学习教育、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副镇长陈远健说,现在村民们“以整洁比家风、以先进为目标、以风气讲文明”,大家的卫生意识、集体意识都提高了,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高龙村是米易县最大的移民新村,2016年由三个村合并而成。起初,由于村“两委”干部磨合时间短,在思想认识和产业发展上意见不统一,各持己见,加上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不同,导致党群管理成了一个大问题。2017年,高龙村党组织被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对此,高龙村抓住组织建设“牛鼻子”,剔除“害群之马”,强化党员干部和班子成员的教育培养。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成果巩固提升为契机,村“两委”凝心聚力,通过“支部+党员+群众”的模式,形成了高龙村村规民约、党务村务财务监督会、邻里互助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最美家庭、“七个好”先进户评选,增强村民荣誉感,促进村民养成好习惯;在村务公开栏“亮先进、曝后进”,增强村民“脸面意识”,促使其自觉整改,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现在,村民们自发参与新村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对标先进、移风易俗,形成了淳朴勤劳、积极进取的村风民风。
龙华村:乡村治理成为全国示范
近日,龙华村7组村民翁德军正忙着给枇杷地浇水,地里一根根细小的管道纵横交错。相比之前的大水漫灌,如今他只需轻轻拧开闸阀,不到3小时就能将七八亩枇杷地灌溉完。作为高效节水项目的第一批受益人,翁德军感触颇深。
2014年,龙华村实施高效节水项目整村推进,制定了“阳光用水”制度,实行“管水员”竞争上岗,每年每棵树1元钱,排定时间表,减少了用水矛盾。此外,村党总支按照群众工作“七步议事法”,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出台“诚信红线”制度——《龙华村枇杷协会黑名单制度》,动员群众循环监督,由群众和收购商家共同抵制有违诚信的行为,严格奖惩,有效解决了村民过度使用农药、提前上市扰乱市场等问题。
在龙华村党组织带领下,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化,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米易县草场镇用水协会和米易县草场镇枇杷专业协会,村民的用水和枇杷种植技术、销售、物资采购实现了四个统一,推动了枇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村民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员,村民自治的参与度高了,“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明显提升。2019年,草场镇龙华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禹王宫村:土地流转打开多把“锁”
撒莲镇禹王宫村有一把“金钥匙”。近年来,禹王宫村通过土地流转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等“多把锁”,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番茄和葡萄的种植、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禹王宫村老人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一些土地“管”不过来,“种啥出啥,种啥高产”的“金土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针对实际问题,村“两委”在一般农用地流转开发、集体建设用地合作开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闲置农房抵押置换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禹王宫村盛名在外的“阳光玫瑰”葡萄,就是一般农用地流转开发模式下的“产物”。村委会牵头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交由“壹米农业”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利用这部分土地新建了300亩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基地,全力发展观光农业,栽种了“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完善了旅游观光道路及田间沟渠等。引进“壹米农业”,除了能收取土地流转费用,还能通过该公司先进的葡萄种植经验、技术,带动全村2000余亩的葡萄产业提档升级,村民还可以通过进入基地务工的方式增收。
在一般农用地流转开发尝到了“甜头”后,禹王宫村进一步在土地上做文章:利用村里27亩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与九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经营开发撒莲“鲜花里”康养民宿村;利用村内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宅基地以及住房,延伸精品、高端康养产业链。
新闻推荐
游客在三线建设博物馆合影。□本报记者李东霖文/图4月10日,乘坐红色旅游专列来到攀枝花的游客们,开启了为期两天的...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