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也玩高端定制

四川日报 2021-02-25 05:58 大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子晴

响应号召,今年在攀枝花就地过年的我,在春节假期选择到米易县踏青、春游。

此时正是早春蔬菜上市的时节。近年来,米易早春蔬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虽然我赶了个大早,在乡镇的路上竟还是遇到交通堵塞——收购蔬菜的商人、运送蔬菜的村民太多了。

在米易县丙谷镇小河村,番茄、荷兰豆、三月瓜等品种正大量上市,村民周平带着我走进自家的番茄种植大棚。

和印象中的蔬菜大棚场景不太一样,周平的大棚是在一个名叫小河流域万亩粮经复合农业产业基地的大型园区里,水泥路一直通到大棚门口,棚内安静、田埂整齐,还有纵横交错的管网。

周平顺手摘下一颗番茄递给我,咬一口,香甜立刻在口中弥漫开来,“父辈们种田都是大水漫灌满身泥,现在我们这些年轻农民用上新科技,种田不再‘灰头土脸’,多半都穿着平时生活中穿的衣服。”耕种依然辛苦,但新技术让农民们比以前更加从容。

更让我吃惊的是,在这里,蔬菜还能根据市场“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

米易县白马镇安宁河谷旁的一片果蔬育苗大棚里,为客户定制的高端番茄品种长势喜人。近两年,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受服饰、家装等定制生产的启发,这里的农民在蔬菜育苗和种植的过程中,也开始有了互联网“用户思维”。根据以往销售过程中的经验和市场反馈,收集信息,归纳总结,形成区域供应“菜单”。正在育苗的一种名叫“紫红茄2号”的茄子,就专门销往湖南长沙,还有专供成都、重庆市场的嫁接品种;而“七彩番茄”销往的区域,主要是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每斤的价格能达到25元。

常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乡村沃野,与时俱进的思想脉搏、先进技术和这片土地在共融、共生。一次踏青,让我有了许多感慨:科技赋能新农业,收入增多了,农民才能不再倾向于外出打工,“空心”的乡村才能实起来。

新闻推荐

我的第一次

□方浩2020年12月21日,乍暖还寒,朝阳慵懒地洒在小院里……我和分局领导、各部门警种负责人一行,赶到全市“所龄”最...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