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纵贯五十年 从“英雄路”奔向“幸福路”

绵阳日报 2020-10-09 07:02 大字

10月7日,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聚焦成昆铁路。

在报道了中国多条飞奔的高铁后,这一期的报道“慢”了下来,透过在铁路建设史上极其重要的成昆铁路,关注这条普速铁路背后的温情故事,聚焦半个世纪来发生在四川大地上的动人故事。

丰碑50年“成昆精神”代代传承

从空中俯瞰,成昆铁路从成都向南,沿大渡河而上,顺金沙江而行,经过大小凉山、跨过安宁河谷,进入云贵高原。

这是一条英雄之路!成昆铁路1958年开建,全长近1100公里,穿越了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川滇交界地区,其中有500多公里经过烈度为7-9度的地震区,全线60%地段是山岭河谷,地势险峻,地形复杂。

为建成这条连接川滇的钢铁长龙,30多万筑路大军耗时12年,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被联合国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采访时,多名铁路建设者回忆起成昆铁路建设时的场景。

原成都工务段路桥工陈大平1964年入伍即投入成昆铁路建设,他说,那时没有先进设备,最好的打隧道设备就是风枪,连续打钻,“人都要弹晕”,下班时脸上全是泥浆。铁道兵宁祥友背着一块床板、一个小背包参与成昆铁路修建,休息时,放下床板往隧道一铺就住下了。铁道兵李少石回忆,建设时听到头上响动,刚支起架子,就被塌方体砸到晕了过去。中国铁路昆明局档案史志室王福永说,成昆铁路建设中有2000多人牺牲。

成昆铁路建设留下了“成昆精神”——牺牲、奉献、跨越。

运营50年来,这条钢铁巨龙不断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害等重重挑战。为确保成昆铁路安全运营,一代代铁路人选择了坚守。陈大平退伍后选择了中国铁路成都局,继续守护自己修过的铁路;金口河危石工区班长江永每天“飞檐走壁”,攀上岩石观测危石情况;一年中有5个月下雪的沙马拉达车站,10人常年驻守,守护着成昆线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沙马拉达隧道……

沙马拉达隧道不远处,成昆铁路复线小相岭隧道正艰难地挺进,9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隧道深处。这座开建4年半的隧道,主线平均每天推进不到8米,2018年隧道建设时遇到的突涌水至今未停。建设者冯宝林说,一定会攻下难关,打通成昆铁路复线最难的峨眉到米易段。

穿行50年“慢火车”带来发展和希望

当中国大地上越来越多高铁奔驰的时候,在四川的大凉山深处,5633/4次“绿皮车”缓慢而坚定地奔行在成昆铁路上。

线路全长353公里,26个站点,跑完全程9个小时。这趟“绿皮车”经过的大小凉山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铁路是沿线村寨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

停靠时长10分钟的冕宁站,是沿线的一个大站,穿着民族服装的彝族群众提着家禽、赶着家畜排队候车。喜德县且拖乡且拖村村民李显芳常年赶这趟车,收购鹅到外面卖,一公斤挣2

元差价。她说:“没有这个慢车,我们就走不出这座大山。”20多年来,尼波镇村民依伙伍沙靠着“小慢车”,挣到了养活一家的家用,“这是真正的扶贫车。”

还有更多的孩子,坐着“小慢车”外出求学。只需3元,喜德中学高三学生朱勇就能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

运营开通50年来,“绿皮车”穿过大小凉山腹地、穿越崇山峻岭,成为彝族山寨连接外界的“扶贫路”“求学路”“希望路”,以及沿线地区发展的运输“生命线”。

这条川滇之间的钢铁大动脉,极大地推动了沿线发展。

1970年,当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时,我国决定建设第三个卫星发射中心。这些年来,火箭、卫星、燃料等都是坐着火车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运送这些“特殊乘客”的几十年间,成昆铁路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攀枝花市的攀钢厂内,一组组100米长钢轨被吊运至“敞篷车”上,即将通过铁路线运送到成昆铁路复线的建设现场。在中国已建成的高铁中,每3米钢轨就有1米来自攀钢。从生产车间到建设一线,钢轨都是通过成昆铁路走向世界。

成昆铁路复线攀枝花到昆明段已经开通,“绿巨人”奔驰在标准更高、时速更快的铁路上。乘客李晓萍乐呵呵地说:“以前从攀枝花到昆明要5个多小时,现在2个小时就跑拢了,方便!”

“全线仅剩峨眉到米易段未通。”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王毅介绍,复线设计时速160公里,和老线相比运行速度更快,运营里程也缩短了200公里左右。“全线通车后,成都到昆明的时间将缩短到原来的1/3,运输能力将提高4倍。”

(原载10月8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坐着高铁看中国》聚焦成昆铁路纵贯五十年 成昆铁路从“英雄路”奔向“幸福路”

英雄之路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幸福之路成...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