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米易县政协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工作记
10多年前,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只能解决基本吃饭问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后村。
如今,一栋栋小洋房取代了过去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代替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7000余亩枇杷园里村民干得热火朝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
——推行“3个6”工作机制,让“有事好商量”成为扭转穷根的“助推器”。
如何让村(组)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将制度变成扭转“穷根”的助推器?在米易县政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委员学习培训、探讨交流、“充电”提升的影响下,龙华村一方面邀请县党政机关特邀界别委员到村委会座谈协商,帮助出“金点子”,另一方面反复给村民中的返乡“能人”做工作,并带头制定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探索推行“3个6”工作机制(即每月6号为党员学习日,16号固定为党员服务日,26号固定为村两委班子协商议事日),定期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对村级事务的研究落实。
“学习+制度+协商”模式开辟发展新天地。通过学习教育、协商沟通,对照检查,整治软弱涣散党支部,党员干部队伍精气神大大提振,更加为民务实担当。如今,龙华村提好建议、好主意的村民多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高了,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用水纠纷、家庭纠纷一一化解,一个个低保户领上了低保金。
——实施“七步议事法”,让“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拔掉穷根的“金钥匙”。
在七八年前,龙华村产业调整初期,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在全面掌握县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该村村支书第一个站出来,率先将自家土地全部改种为枇杷,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村党支部干部和党员先行先试,逐步带动了一批敢想敢干的村民连片种植枇杷。
当龙华村在枇杷产业发展中遇到诸如诚信经营、灌溉用水、环境治理等“老大难”问题时,县政协组织经济界、农业界、政法界委员集智聚力,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主题进行专题协商,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为龙华村构建现代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把脉问诊、集智聚力。
为促进枇杷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在综合县政协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支书带领村两委按照入户调查、提议修订、宣传发动、征求意见等程序构成的“七步议事法”,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制定“诚信红线”制度,明确“五个不准”,界定“红线”严格奖惩。为有效破解灌溉管理难题,与用水者协会共同制定《高效节水“阳光灌溉”制度》,规范灌溉水资源管理,使以龙华村为代表的米易枇杷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被誉为“早春第一果”“全国最好吃的枇杷”,已录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取得了“A级绿色食品”证书,并顺利出口加拿大,实现了米易枇杷自主品牌出口。
一石击起千层浪,示范力量无穷尽。在县政协基层协商治理平台的引领下,龙华村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引导村民对标先进共创美好家园,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也让全村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米易县政协 王金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翼)9月18日至20日,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走进攀枝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