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想要的明天!” 米易县开展控辍保学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补偿教育行动记
图为补偿教育班学生认真学习电脑知识。□本报记者 周翼 李杰 文/图
“更努力是为了我们想要的明天!”近日,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补偿教育班上,学生阿于史机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你想要的明天是什么样子?”
“我想要改变现状,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一点。”阿于史机的表情略带羞涩,但语气中透露着坚定。
阿于史机离开学校2年多以后,终于有了重返课堂的机会。今年5月以来,米易县对各乡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进行了全面摸排,并决定开展控辍保学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补偿教育行动,为辍学少年搭建丰富知识和技术的舞台。5月20日,补偿教育班在市华森职业学校正式开班。
正在东莞的工厂里上班时,阿于史机接到了乡政府打来的电话,让他毅然决定暂时放弃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带着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憧憬,和弟弟一起从厂里请了假,重返求学路。
“厂里的工作看起来不错,但学不到太多东西,以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啥。”阿于史机说,像这样走下去,他会娶妻、生子,然后务工或干农活,将来孩子可能依然会走这条老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补偿教育班的学生,大都是凉山自发搬迁贫困家庭子女,他们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难以适应当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为增强教育扶贫的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我们在深入研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补偿教育班。”米易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初三阶段适龄儿童已安排到补偿教育班就读,其他年龄阶段的适龄儿童也已返回原学校就读。
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家住得石镇坊田村的余杰,也是补偿教育班基础班的学员之一。他说:“一个月前还在工地上班,一个月后又回到学校读书,像是做梦一样!”
初一就辍学的余杰,在家待到16岁后就去外地务工。两年来,他去过中山、长沙、深圳等很多地方,在工地干过钢筋工、水泥工,也进过电子厂、五金厂、玩具厂。
“这么久了,我就给父母寄了3000多元钱,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余杰告诉记者,因为学历低,他常常只能干一些体力活,累不说,工资又低,还不稳定,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更别说改善全家人的生活现状。
“以前读书时,觉得上班好,但真的上班了,才发现还是读书好。”余杰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学习知识,争取找个好工作,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未来。日前,余杰也征得父母同意,在市华森职业学校报了名,打算继续求学。
米易县教育和体育局结合补偿教育工作,请专家根据补偿教育班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精心编制了《米易县义务教育补偿教育教材》(基础版和提高版),并成立了补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辅导小组,全面提升补偿教育效果。针对残疾在家等不具备集中学科教育条件的学生,该局还提供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服务,确保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新闻推荐
校车、运输车、致富车……“小慢车”列车长阿西阿呷。阿西阿呷和老乡聊天。出生在白石岩站,成长于越西,工作后又回到“...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