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有尽头 韧劲无穷期 通车50年 成昆精神薪火相传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黄晓庆
成昆铁路,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绵延1083公里,在西南大地上挺起铮铮脊梁。
成昆铁路,历经半个世纪风雨,不论是用人力在崇山峻岭间“生刨硬凿”的第一代成昆人,还是燃尽青春对铁路事业默默奉献的后辈成昆人,都与忠诚、实干、坚韧的成昆精神一脉相承。
重走成昆铁路这条英雄之路,记者从两个不同的“铁三代”的故事中,感受到成昆铁路50年的变迁和永恒不变的成昆精神。铁路有尽头,薪火永相传。
攥紧“接力棒” 传承实干与执着
西昌南站副站长杨荐策是第三代成昆铁路人。
杨荐策的爷爷杨柏安,是抗美援朝的老兵,部队改制后成为铁道兵。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杨柏安经湖南转战四川修建成昆线。建成后,杨柏安先后担任西昌铁路分局马道车站站长,西昌车务段米易车站站长、西昌车务段劳资主任等职务,后半生的所有心血都倾注给了成昆铁路。在基层任职站长期间,杨柏安没有一年过年能回家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
杨柏安是个较真的人,在杨荐策小时候,他辅导杨荐策写全国小学生大赛作文,要求字字推敲,“较真”到深夜,前后修改七八遍。作文如愿获奖了,杨柏安说:“做事儿,就得执着。”
杨荐策的父亲杨亚山,专注和执着的劲儿和杨柏安一模一样,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他立过军功,部队想推荐提干,可杨亚山坚持要回成昆线上工作。杨亚山从基层做起,历任西昌车务段多个站站长。杨亚山在漫水湾01车站任站长时,卫星发射任务特别繁重,那年杨柏安病重,忙到最后父子俩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同样是参军、转业,杨荐策成为第三代成昆铁路人。
2010年9月,杨荐策在漫水湾车站任副站长,刚满三岁的孩子发烧成肺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治疗,医生下发了病危通知书,杨荐策的爱人电话催促多次让他回家,但当时车站正在执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重点任务,他必须亲自担任调车长无法离开。其实,他已经连续20天没有休息了。
长期不能陪伴年幼的儿子,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杨荐策常感惭愧,但他说:“我是一个‘成昆人’,必须干好我的工作。”
不同的“韧劲儿” 守护永恒的成昆
90后的张馨尹也是第三代成昆铁路人,她的成昆精神传承,一些来自外公熊明林,一些来自母亲熊丁萍。
张馨尹告诉记者,外公是个任劳任怨的人。熊明林铁道专业毕业后进入了成都铁路局从事电务技术方面的工作,经常在户外挖沟、架线、维护、检测等,身上已经晒出了背心的形状。熊明林刚正不阿。在熊丁萍刚开始到成昆线上工作时,她担心考列车值班员过不了,向熊明林寻求帮助。熊明林一口回绝了熊丁萍:“成昆铁路上的儿女,要有自己考第一的勇气和骨气!”
除了熊明林的精神,熊丁萍对张馨尹的影响也非常大。熊丁萍成长于铁道之家,父母常常留她一个人在家,让她很早就变得独立。工作30多年来,熊丁萍一直跟随熊明林的脚步,在成昆铁路上任劳任怨,奉献青春。熊丁萍从列车员做起,20多岁当上列车长,现在已经是成都客运段乌鲁木齐车队队长。
现如今,张馨尹已长大成人,在外公和母亲的影响下,她对成昆精神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成昆精神是有担当、肯吃苦、能坚持、会战斗。
毕业后,张馨尹进入了保险行业。虽然没在成昆铁路上工作,但她身上却有着熊明林和熊丁萍传给她的成昆精神。在张馨尹刚开始组建团队时,一个新来的成员因为缺勤没有拿到工资找到她理论。分析之下,张馨尹发现自己有在规章制度方面没有讲解到位的地方。她便主动提出愿意自己支付成员的工资。她说:“妈妈从小教我,遇到事,要勇于担当,一定不可推卸责任。”
三年的时间,张馨尹带着外公和妈妈的坚韧,带着这份骨子里的肯吃苦、能坚持、会战斗的精气神,组建了自己的12人保险团队。她带着队伍深入凉山的村落,为村镇的百姓办理保险。她亲自为铁路上的叔叔、阿姨们设计保险方案,她探访成昆线沿线的小站,为坚守在那里的人们送去保险。
新闻推荐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专项工作管理委员会委员杜晓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专项工作管理委员会委员杜晓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纪委正对其进行纪律审查,经攀枝...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