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内江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内江市污水处理项目
蓝天白云,地绿水清,鸟语花香,微风拂面,宜居宜商宜业,游客纷至沓来……今天的内江,生态好,环境美,风光无限,呈现出一幅大美山水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内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报记者邹明文/图
两手抓两手硬
绿色甜城促发展
“小胡,内江要建万达文化旅游小镇了,有时间回来看一看!”2020年3月31日,内江市与万达集团成功签约,将在内江打造一个以“夜间”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小镇项目——万达文化旅游小镇。消息一出,家在桐麻沟的市民姚祖碧立即给远在米易县的侄儿打去电话。
万达文化旅游小镇项目是内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示范项目“成渝双城经济圈—汉安湖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位于内江高桥新城片区桐麻沟)的组成部分,成为内江的又一大“利好”。内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渝双城经济圈—汉安湖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位于大千文化旅游片区,规划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度契合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是内江市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内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汉安湖生态湿地公园、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新材料产业园、杭萧钢构产业园、内自快速通道等系列项目,均是内江市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全省和区域整体布局的“大手笔”。
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发展带腹心节点城市建设、内自同城化建设,启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建设成渝绿色发展重要功能区,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主动靠前服务46个省级重点项目、59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环评效能,积极协调解决环评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项举措,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人明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需要持续用力、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必须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要求,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出台一揽子措施,助推项目落地落实,谱写绿水青山世代华章。
环境保护多举措
环保服务更深化
今年3月6日,资中县养殖户孙先桃在环评人员的帮助下,仅用了30分钟就完成了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网上备案,拿到了环评手续。
协助生猪家庭养殖户高效完成网上备案,孙先桃只是一个缩影。资中县陈家镇养殖户陈长明告诉记者,内江市生态环境局的服务进入了“全高速”,环评手续“立等可取”。
在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中,内江市还对禁养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将东兴区郭北镇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陆域面积纳入禁养区范围;对照21种不予纳入禁养区范围的典型情形,将隆昌市锁石桥水库等已取缔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威远严陵等工业园区、东兴区长江森林公园等区域移出禁养区范围;对城镇居民区等集中区域,仅保留城镇建成区、镇政府所在地为禁养区范围。截至目前,畜禽养殖禁养区个数由246个减少为168个,禁养区面积由1143平方公里调整为699平方公里。
对年出栏量50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评办理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缩减为12个工作日;对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实行登记表网络备案制度,企业在网上即可办理环评手续。2020年以来,全市备案生猪养殖登记表项目80余个。
建立核发排污许可证绿色通道,对无污水排放口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及设有污水排放口的规模以下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统一实行排污登记管理制度。准予生猪屠宰、有污水排放口的规模化生猪养殖边审核发证、边生产经营,其排污许可申请时限分别延长至2020年4月30日、2020年9月30日。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江市还开辟环评“绿色通道”,强力助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强化环评审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环评难题,助推疫期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流程开展“不见面”审批。分类简化专家审查流程,涉及编制报告书(表)项目,均采取函审方式征求专家意见,目前已组织开展67次专家函审;简化登记表管理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流程,实施登记表网络告知备案制度。结合“网上办理+纸件邮递”的形式,实现环评审批“不见面”。
技术团队进行“专业化”服务。整合审批技术力量,确定专人通过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等方式,对建设单位项目进行指导,保障可行项目能尽快落地实施。对项目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进行可行性评估,避免不可行项目跑冤枉路、走弯路。制发《重点项目环评工作需求调查表》,向11个产业园区、100余个重点项目业主收集环评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特殊产业审批实现“容缺后补”。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防疫用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及消毒药品等)、医疗卫生等项目建设在确保环境风险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行“容缺后补”。截至目前,资中县高新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内江市鑫创制衣有限公司、四川弘升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已完成了战“疫”物资生产线的新(扩)建或投入生产,对乐贤街道临时隔离所豁免环评手续。
此外,内江市还制定出台了《内江市环保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八条措施》,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时限缩减至法定时限50%。2020年以来,环评审批(备案)建设项目1164个,其中备案比例达88.4%,16项审批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环评审批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坚守环保底线
保障经济发展
内江始终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污染防治工作中,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加快“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编制,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奋力夺取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胜利,全力提升内江全域实现绿水青山质的飞跃。
严格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编制“三张清单”,推进持证排污。
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排污单位清单为基础,结合工商、税务、电力、生态环境等部门监管名单、排污费征收名单等,对陶瓷砖瓦、医药等87个行业进行全面排查。按照属地原则,组织各县(市、区)环境网格员对初步清单内89959家企业进行现场校核,形成《内江市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清单》。
对照排污许可证档案库,全面清理《内江市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清单》未发证的排污单位。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或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排污单位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内江市固定污染源发证和登记清单》,明确重点管理单位160家、简化管理单位237家、登记管理单位2873家。
根据排污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再分类,区分无整改情况类、禁止核发类、停产类、排污单位承诺整改类、无总量指标类等8种类型的排污单位实行分类处置。根据分类,逐个办理、逐个销号;对无法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注明原因,逐步形成《内江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清单》,实现固定污染源管理全覆盖。
企业是污染物排放的重点,也是环境治理中的难点。2016年以来,川威集团成立了“川威集团环境治理和环保验收领导小组”,并创新环保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主要管理人员一岗双责的环保责任,将主要环保设施的重要运行指标纳入生产经济技术指标一并考评,实行环保专业考核和经责考核双轨运行。同时投入整改资金7377万余元,对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川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建国认为,生态环保不是企业的绊脚石,而是企业提档升级、提升效益的催化剂。
生态环境改善,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举措,用服务“时间”换经济“空间”,助推各类养殖业、企业高质量、高速发展。
严格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主动“走下去”加强企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对全市重点企业开展现场帮扶,帮助企业排查违法隐患和问题,引导企业自觉守法。2019年,完成省、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122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没有休止符!内江,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时刻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力,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勇往直前。
新闻推荐
“清凉风”吹出发展“火热景” 写在2020年“清凉度假·在米易”推介采风行活动后
媒体记者在撒莲镇禹王宫村集中采访清凉度假相关情况。媒体记者在米易枇杷生态园采访。活动嘉宾体验傈僳族风情。(时镇帅摄...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