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冶炼史至少已有两千多年? 市老科协老专家们多方验证,称早在2000多年前本地就已经开始了冶炼
老专家们在仁和老君山长箐沟冶炼遗址考察。发掘后的米易庙门前遗址。□肖泽金 本报记者 胡波 文/图
攀枝花是闻名全国的“钒钛之都”,然而这座城市的冶炼史究竟有多长?是从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吗?
其实,从2000多年前至今,攀枝花乃至攀西地区的冶炼历史一直在延续,从未停歇。
据市老科协副会长邹京发介绍,市老科协一直在搜集攀枝花和攀西地区古代采选矿、冶炼及金属加工史料。从已经搜集到手的史料看,从古至今,这些地方在冶炼方面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创业起步早,米易庙门前商周遗址出土的矿渣,表明这里的冶炼可追朔到2000多年前。二是冶炼遗址点多面广,从凉山州到攀枝花市已经有据可查的有66个点。三是有相当的规模,攀枝花的宝兴山上,留有3个采银洞和3个挖铜洞,2个银洞联通要走上1天;冕宁的麻哈金曾最高年产达15000两;盐源的洼里金厂,采金人曾达3万人之多,采得最大一块金有31斤之重,30年累计生产了10万两金子。
邹京发说:“我们认为,2000多年以前的米易‘庙门前遗址’在先,1000年左右的仁和‘长箐沟遗址’居中,当代的攀钢列后,正好串连成一条有力的实物证据链,证实攀枝花从古至今都是中国西南的钢铁工业重地,冶炼历史至少已经有2000多年,值得攀枝花人自豪与骄傲!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它,利用好它。”
老君山猜想
2018年10月和2019年6月,市老科协老专家们2次来到山清水秀的仁和老君山,考察千年前的长箐沟冶炼遗址。遗址在老君山脚下的长箐沟一侧,从沟口往上,当地人称下段为“下厂”、中段为“中厂”、上段为“上厂”。
考察中,老专家们来到一处桃林边的土坎下,只见土坎又高又长,被苔藓、藻类植物覆盖。老专家们先是在桃林里拣到几块大者直径超过20厘米、小者不低于10厘米,颜色黝黑,结构或密实、或状如蜂窝的冶炼铁矿遗留下的渣块。接着他们于土坎上发现多处裸露出同样的渣块,并且发现表面相当坚硬,类似炉壁的地方。后来,他们又在旁边一户村民家高大的堡坎上发现体量更大的冶炼渣块,还发现表面有黄锈的铁矿石。
据该村民介绍,这些渣块都取自那道土坎下的地里,是他开地种桃树时挖出的,数量很多,大的已被他用来砌堡坎,小的堆在地边,可惜很多被山洪冲走了。老专家们说,这户村民家的堡坎简直就是一堵“展示攀枝花古代冶炼历史的博物墙”,可以称这个古代冶炼场遗址为“长箐沟冶铁遗址”。同行的本土居民王永森说,不止是冶铁,附近还有炼银的遗址,地名至今还叫“银厂沟”。冶炼者为保平安,还在山顶修建了太上老君庙。
在汇总情况时,老专家们结合当地的太上老君庙和周边早已被文物考古发现并认定的多处军事古堡分析,老君山周围的保安营、万宝营等古堡,有可能是为保卫冶炼遗址而设置的。
由此,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明清时期用于军工的冶炼遗址,军工属高度机密,因此周边才会有那么多驻军保卫的军事古堡遗址;一种观点结合附近还有“银厂沟”的地名,认为有可能跟造币有关,也属于国家高度机密,需要驻军保卫;也有人认为这是秦朝时期遗址。
邹京发说:“推测因为事属‘机密’,我们这些年查阅了许多当地以及周边的地方志,这一带冶炼遗址均无文字记载。争论无果,但大家都认为,无论是明清遗址,还是秦朝时期遗址,至少可以把攀枝花的冶炼史由短短50来年,向前推进到1000多年前。”
庙门前的发现
2015年3月20日,《四川日报》以《攀枝花发现商周“冶炼场”遗址 冶炼史提前2000年》为题,报道了米易庙门前遗址发掘过程。
2013年5月,四川省考古院以及当地文物部门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调查时,在米易县丙谷镇东侧沙沟村8组东南面的山坡梯田上,发现了这片遗址。当时这片遗址是当地村民改造的梯田区。然而走上梯田田埂,地表就散落着商周时期的夹砂陶片。它们从何而来?考古人员展开钻探,发现土层之下含有商周及战国时期的石器陶器,初步确认了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因当地小地名叫庙门前,命名为庙门前遗址。
经过4次复核确认后,2015年1月4日,四川省考古院对这片铁路施工将要破坏的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惊喜很快出现。
在已经发掘的近500平方米遗址区,考古人员发现了多达9层的遗址堆积:古代文化层中已经发现了40个左右的灰坑、3座房子和2条沟的遗存,另外还有数十级的柱洞和2座灶。除此之外,还发现了近200件陶碗、陶罐以及平底器、石斧、石锛等生活器皿和工作器具。根据这些密集出现的考古遗存,考古人员发现,庙门前遗址是攀西地区不可多得的商周时期重要聚落遗址。考古队认为,由于部分出土陶片已经具备金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特征,不排除庙门前遗址年代上限可能更早。
然而,此次发掘最重大的发现焦点在出土了2枚冶炼留下的疑似铜渣。考古人员在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发现了大量红烧土块以及规则灰坑,完全区别于普通百姓生火做饭的杂乱灰坑。它们究竟有何作用?随着发掘深入,考古人员果然在土层中发现了2枚矿渣和坩埚埚底,证明攀枝花的祖先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地底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了冶炼。
考察和利用
除了攀枝花的庙门前遗址、长箐沟遗址,市老科协老专家们考察后还发现,从西昌向南到攀枝花并延伸至云南境内,都有大小不一的冶炼遗址。此外,在考察中,老专家们还从一些本土老年居民那里了解到,曾经仁和区同德镇有1个挖银洞,盐边县冷水箐有1个炼金厂存在。
老专家们认为,历史上的冶炼遗址是攀枝花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我们打造攀枝花历史文化名片,推动攀枝花农文旅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应该大力保护与利用。
老专家们建议,应当大力组织冶炼、人文等专家进一步考证,重新书写攀枝花钢铁工业历史。组织专业考古团队调查、发掘、测定年代,力争投入资金,保护好攀枝花境内历史上的冶炼遗址,并再现历史上的冶炼工艺流程与生活场景,把这些大多处在山林里的冶炼遗址打造成旅游景点,使其与原有各个线路的景区景点相得益彰,激发新的活力。
老专家们还建议,可以做好攀枝花文化历史延伸这篇文章,邀请专家研讨、撰写分析文章,编写攀枝花冶炼遗址普及性读物,并让更多攀枝花的冶炼遗址文图以及实物走进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增加博物馆和攀枝花的历史长度与厚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米公宣记者唐万贵)近日,在攀枝山市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禁毒大队的配合下,米易县公安...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