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致富的红色引擎 米易县白坡彝族乡“党建+产业”铺设群众致富“快车道”
□吉荣新 本报记者 晏洁
8月3日,在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张门扎村党支部书记王继兵正和村民们往大卡车上装芒果,黄澄澄的芒果不一会就装了满满一卡车。
“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带动,我们村的村民仅芒果一项就实现亩收入8000余元,还有核桃、青花椒、樱桃等各种特色产业。”满脸汗珠的王继兵边捡着芒果边高兴地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白坡彝族乡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带民富,逐步形成了“支部链接产业,党建引领发展”的产业党建模式,为群众铺设了一条致富“快车道”。
党旗引领聚人心汇聚产业发展“强磁场”
发展产业之初,由于村民对种植业缺乏了解,大多数村民并不认可。为解开农户观望、畏难的思想疙瘩,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通过院坝会、入户讲解等形式,积极宣传种植业发展优势、市场需求等内容,激发了农户发展种植业的热情。
“还是要感谢党委政府,他们引导得好,要不然我也只能在家里守着孩子,等着大家来帮扶了。”说起自己的感受,如今已是种植大户的张启会表示,靠自己劳动挣钱心里很踏实,日子过得很甜美。
为营造“追、赶、超”的良好氛围,白坡彝族乡还在张门扎村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党建示范林等党建文化阵地,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鲜活事例教育群众、转变群众观念,让党建阵地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看到别人都能靠种芒果和青花椒发家致富,我想我也能!”看了党建文化长廊上的宣传图片后,张帮贵对自己发展种植业充满了信心。红色书屋、党建宣传栏、党旗、标语等红色元素无处不在,这些党建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乡的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了奋发有为、抢抓发展的强大合力。
培育党员“领头雁”催生产业发展“加速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份责任,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好广大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说起这几年松坪村的发展历程,村支部书记杨小兵感受很深。
为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白坡彝族乡党委政府按照“党员+农户+产业”的模式,把普通党员培养成技术带头人,当好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带头羊”。
近年来,白坡彝族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90余名普通党员群众到攀枝花、云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芒果、核桃、青花椒等产业的发展经验。通过农民夜校、技术讲座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普通党员的技术培训,培养各类党员“土专家”“田秀才”40余名,带动200余户农户发展青花椒、核桃、芒果等种植业12000余亩。
家住白坡彝族乡松坪村的杨德帅,以前家里的地里种的都是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家里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为帮助杨德帅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杨小兵组织起村里技术能手,手把手教他核桃种植、嫁接、防病虫害等技术。如今,杨德帅已种植核桃29亩、青花椒11亩,年收入达到56000余元。
党建引领产业链铺好群众“致富路”
今年初,南坝村成立了芒果产业党支部,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销售指导等服务,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收益,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为把核桃、芒果等产业做大做强,白坡彝族乡在南坝村、张门扎村等村建立了核桃、芒果、青花椒等产业党支部,各产业党组织找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及时为群众提供核桃种植、管理、销售等服务。同时,在白坡绿果家园农产品销售公司设立党支部,实行“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使党组织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全覆盖。
“我们以党建工作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产业链条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白坡彝族乡党委负责人说。
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党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的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的富足安康。目前,白坡彝族乡已建立产业党支部7个,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使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效应在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党建引领,2018年,白坡彝族乡核桃种植规模已达4.4万亩、芒果2万亩、青花椒1.4万亩、续断1000余亩,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晓龙她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不计得失,不畏艰难,尽心履职,走村串户,扎根农村26年,为村民防病治...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