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崇德:为了攀枝花全抛一颗心

攀枝花日报 2019-05-22 07:19 大字

23岁的罗崇德在米易留影。图为罗崇德老人。□徐长新 记者 吴晓龙 文/图

今年75岁,家住东区南山街道观景台社区的退休职工罗崇德,是修建成昆铁路的建设者之一。谈起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荡气回肠,那难忘的情景又一幕幕跃然脑际。

1964年,21岁的罗崇德应征入伍后,从贵昆铁路建设转战到成昆铁路工地。那时候的攀枝花一无道路,二无住房,三无电,四无生活用水。指战员们便在山坡上铲除一片茅草地,建起一排排油毛毡草房。由于气候干燥、风沙迷漫,干了一天下来,无处洗澡,金沙江便是大澡堂。工作、生活虽然很苦,但从干部到战士,人人都觉得心里甜,指战员们为了攀枝花能早日通车,全抛一颗心,宁掉几两肉,脱掉几层皮,也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那个时代,文艺生活十分贫乏,晚上更无电视可看。 (下转2版)

(上接1版)罗崇德在连队是一名专职文化教员,很多战士文化水平较低,连给家里写封信都困难。罗崇德就在连队办起了夜校,教战士们学文化,使全连100余名战士脱盲。罗崇德还根据当天各班排施工的亮点,在工地上搞起了“工地快报”,表扬好人好事,给战士们鼓劲加油,加快施工进度。

此后,罗崇德被调往团部当了一名电影放映员,长年累月为基层官兵放电影。放电影看起来轻松,实际上却很苦很累。当时的一套放映设备重达300多公斤,每晚规定要为官兵们放映2场。一场放完后,马上就要背着设备,翻山越岭到另一个施工点放映。每晚2场电影放下来,最早也是凌晨2点过,但他却无怨无悔。

罗崇德说:“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一个缩影。攀枝花精神是三线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是我党我国的传家宝,是我们事业之所以能战无不胜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为了不忘三线精神,这些年来,每逢清明节,罗崇德都要带着儿孙们到攀枝花英雄纪念碑前,祭奠为三线建设献出生命的先烈们,以让三线精神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最近的“小樱桃自由”你实现了吗? 小樱桃最贵150元一斤!尝鲜有点难

最近,伊藤超市上架的小樱桃,100g价格为29.9元,算下来大约150元一斤。网友惊呼“吃不起”!5月13日,记者走访多个农贸市场...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