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攀枝花发展的“民间智库” 记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攀枝花日报 2019-05-21 07:37 大字

□本报记者 胡波

攀枝花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5年3月15日,长期凝聚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离退休老专家发挥余热。他们具有学科领域广、专业门类多、学识素养高的特点,是攀枝花市科技战线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

30多年来,协会充分调动老专家的积极性,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建言献策等活动,为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被誉为助推攀枝花发展的“民间智库”,先后荣获了“四川老科协先进集体”“攀枝花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助力工业腾飞

离退休老专家们从原岗位退下来后,汇聚在老科协这个大家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奉献余热,为攀枝花的建设和发展鼓与呼。

他们先后提出了《关于重新审视红格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关于实施战略资源直接还原工艺的建议》等诸多意见和建议。近年来,老专家们研制了3台1800KVA和2台6500KVA新型电炉,用于冶炼钛渣,被攀枝花、西昌两地10余家企业采用;建成了钛铸件试验生产线,现接受部分精密钛铸件生产订单;研发的钛精矿配加铁精矿生产钛渣新工艺,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研发研制了钢厂烧结灰提取氯化钾技术与设备,生态环境部牵头在全国钢厂推广;研发的无刷洗桶机项目已在天津、上海等地落户建厂,并已形成产业化。

关心农业发展

老科协经常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为农业生产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排忧解难,先后为红格巧克力山庄、万宝营森林康养基地和部分民营企业等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利用自有基地协助地方政府引进“康养+中医药”示范产业园项目,为攀枝花市农业拓宽发展路径打下了基础。

协会在全国率先引种推广辣木,辣木产业已具雏形,密植种植、辣木脱水两项技术开发走在全国前列,既推动了国内辣木产业的发展,又为破解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治理难题作出了贡献,攀枝花被原国家林业局拟定为全国十大辣木示范种植基地之一。

针对攀枝花农业产业特点研制了生物制品常温负压脱水装置,具有不破坏生物制品营养成分,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可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解决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问题。目前,已用于辣木鲜叶、野生菌、桑葚脱水等。

老专家们还为米易县编制3600亩田间基本建设方案,争取省建设资金2500万元;联系普达村为市秦氏咖啡公司培育100万株咖啡苗,增收200多万元;向盐边红宝乡核桃箐村赠送巨菌草苗6000株,提供了优质的有机饲料;建成了拉鲊、双龙滩、枣子坪、纳尔河、水塘村5个近5000亩示范点;生物群落种植模式被应用到土地复垦方面,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可推广;研发、研制的烤烟替代燃料加工技术与设备,获得了国家烟草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与城市建设

为助力宜居攀枝花建设,加快打造“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老科协成立了康养产业研究专委会,深入挖掘和整理先进的康养文化,积极倡导和践行科学的康养理念,以“健康老人”的良好形象为攀枝花代言。

老专家们提出的多项宜居城市建设建议被采纳。提出攀枝花市发展木本花卉为主的建议被政府采纳,并编制了《木本花卉图谱》等科普专著;提出整合城区万亩大公园的建议被采纳;老专家们还完成了金沙江边金雅仙客景观设计,并参与施工;研制了城市垃圾资源化、能源化处理设备,示范于米易生活垃圾场;完成东华山升级设计方案与18个社区广场设计。

新闻推荐

攀莲镇11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六好基层关工委

本报讯(向海鑫记者周翼)记者5月9日从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米易县攀莲镇秉承“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