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园里的转型升级路
米易龙华枇杷观光园。本报记者 周翼 文"图
4月下旬,米易枇杷销售已近尾声。走进米易县草场乡龙华村,树上基本见不到枇杷的身影,但空气中似乎依然能嗅到枇杷的香甜。
早在十多年前,种植枇杷就已经成为龙华村的支柱产业,早熟的特性和出色的品质,让龙华村的枇杷走出了国门,也让这里的种植户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浪潮推动下,龙华村又将如何依靠“农文旅”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将“枇杷”真正打造成一张亮眼的名片呢?
打造“金黄色”致富增收产业
去年底,第九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发展论坛在米易县举行,作为米易枇杷主产区之一的龙华村备受关注。百余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龙华村,探寻米易枇杷成为“金字招牌”的秘诀。
2006年,攀枝花市投入200万元启动了“优质早春枇杷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成功攻克早春枇杷关键的早时控花技术。依靠这项技术,龙华村把枇杷树的开花期控制在九、十月份,第二年元旦、春节前后上市的早春枇杷,不仅是上市最早的枇杷,而且果大、肉厚、味甜,年年都会吸引来自成都、北京、上海、河南、浙江,乃至全国最大的枇杷基地福建莆田水果商驻村抢购。
到2013年,龙华村的枇杷已经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出现了个别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提前采摘销售等行为。为保住米易枇杷的招牌,该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群众、枇杷协会会员共同议定了诚信种植和销售枇杷的“红线”界定标准,一经核实即列入“失信名单”,禁止其使用“龙华枇杷”品牌和继续销售不良农产品。
严格的制度标准让龙华村出产的枇杷有了品质保障,而科技的运用更是让标准化生产成为了现实。
在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期间,除了金灿灿的枇杷,前往考察的客商总会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树下的物联网智能水肥药气动一体化系统。通过操作手机APP,就可以远程在线采集土壤温度、湿度等信息,控制锄草、剪枝、打药、施肥、微喷等工作,确保枇杷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实现标准化,保障枇杷品质的同时还节省人力成本,每亩每年可节本增效约3000元。
2016年,龙华村的枇杷销售总收入已达7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4400元。而到了2018年,该村枇杷销售总收入已超过了1.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40元,金灿灿的枇杷成为龙华村村民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敲开“农文旅”融合发展大门
怎样才能用这把“金钥匙”打开更广阔的产业发展大门呢?米易县深入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给出了答案。
4月19日,当记者再次走进龙华村时,入村的道路正进行加宽建设,米易枇杷生态园入口处,游客接待中心建设紧张有序,主体框架已基本成型。再往生态园深处走去,红绿两色的步道蜿蜒在枇杷林中,或是枇杷造型、或是枇杷叶造型的休息区点缀其中,让这片“绿海”更添生动。
“二号观景台是早就完成了,现在正在建设的是一号观景台,两个观景台基本可以看到生态园的全貌,视觉效果非常壮观。”草场乡副乡长何加林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整个生态园都进行了改进,增添了不少观赏性,项目正顺利推进当中,完成后游客可以体验枇杷采摘,可以亲手制作枇杷膏,龙华村将成为米易县又一个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的好地方。”
枇杷产区摇身一变成为景区,这是龙华村在朝着乡村振兴前进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龙华枇杷观光园”即将正式“上线”。
“观光园的主打就是枇杷元素,将枇杷生产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枇杷成为龙华村的一个符号,一说到枇杷就会想到龙华村。”龙华村党支部书记杨利贵说到村子的未来发展,显得胸有成竹,“这样一来,规模化的枇杷种植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旅游也将进一步扩大龙华村的枇杷产业影响力,形成产业融合的良性互动。”
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不只是杨利贵,龙华村的村民们对下一步发展也是充满了期待。为了早点实现观光园的建设,村民杨早方也在忙着帮忙清理步道两旁。“虽然我们11组枇杷种植晚,但观光园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致富的路子。”在杨早方看来,发展乡村旅游更重要的是为他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我们才刚跟上种植枇杷的脚步,村子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了,我们也要加快脚步、加紧学习,努力跟上村子发展的步伐。”
在进行硬件打造的同时,龙华村也没忘记对“软件”进行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成为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重点。“我们会逐步进行制度规范,让大家做到文明服务、诚信服务,给游客创造一个舒适、舒心的休闲环境。”杨利贵说,“通过这样的转型升级,让龙华村也能够尽快高质量地实现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依米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都西部物联集团有限公司川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威鹏电缆制...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