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社区服务的“河西样板” ——记十佳最美社区工作者李桂燕

攀枝花日报 2018-09-29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翼

“老年协会的节目确定了吗?我们自己的节目怎么样了?还缺少什么吗?”9月28日,走进米易县河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河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桂燕正和同事们商量重阳节晚会的安排,社区居民肖洪芝走了进来,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退休人员验证的事情,李桂燕在一旁听到后连忙走过来,帮着查询相关情况。

看着老人家乐呵呵地走出服务中心,李桂燕才又回到重阳节晚会的讨论中。从事社区工作7年时间里,忙碌成了她每天的工作状态。在这个细致而又琐碎的工作岗位上,李桂燕通过整合组织、党员、群众三方力量,建阵地、抓服务、搞联谊、兴文化,让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打造出社区服务和治理的“河西样板”。

让服务更加贴近人心

2011年,李桂燕以一名自由职业者当选为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对于从未接触过社区工作的她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份巨大的挑战。“群众选择了我就是信任我,我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怎么才算是对得起这份信任呢?李桂燕在心里打定主意:用真心和诚心为群众服务,持之以恒建设幸福社区。

李桂燕说到做到,从担任社区书记的第一天起,她就把社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没有启动资金,她就用铅笔自己绘制粗糙的设计图,到各单位、部门沟通汇报,争取资金;没有场地,她就跟辖区单位整合资源,积极争取阵地改造项目。一年过后,一个公共设施缺乏、服务功能单一的传统社区,转变成了一个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综合型服务示范社区,实现了社区功能“从1到16”的转变。

“以前社区就只有行政服务这一项功能,现在河西社区可以提供包括老年日间照料在内的16项服务。”李桂燕说,“我觉得社区工作就是要让社区居民的生活省心、省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西社区按照“六大特色社区”的建设要求,配套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以“走进社区、贴近居民、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要求,整合党政、群团、社会三方资源,通过“一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三组织(河西社区党组织、双报到党组织、社会组织)、五服务(社区干部为民服务、在职党员带头服务、居民自我服务、群团协同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服务)”,为居民提供零空白、无缝隙服务,营造“365天,天天都是我的家”的社区家园氛围。

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心

除了让群众生活省心,如何让居民安心也是李桂燕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的电话是1338831xxxx,24小时开机,你随时都可以给我打电话。”这是李桂燕经常对社区居民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逐渐拉近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现在的河西社区,哪个小区存在安全隐患,哪条街出现治安问题,社区总能第一时间接到信息。

节假日在小区组织居民清理化粪池、改造公共管道,傍晚在小区组织居民开会,深夜走家窜户协调楼栋管理工作……这些都已成为李桂燕工作中的家常便饭。当下,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李桂燕总会挤出时间,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劝导不文明行为,或者深入小区清理楼道脏乱问题。

用河西社区老党员罗玉明的话说,李桂燕的所有精力几乎都用在为社区着想、为社区居民着想上,“李书记不仅是为大家解决了很多问题,还经常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大家都觉得住在河西社区很安心、很幸福。”

为做活社区群众文化,李桂燕主动当起了社区家园文化的组织人,每天一下班就一头扎进辖区的各个休闲小广场,与文化积极分子们拉家常、交朋友,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经常晚上10点多了还在广场上与大家讨论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问题。

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河西社区创建了“红色引擎·群众大舞台”文化品牌,与辖区10余家社会组织建立合作机制,成立了社区文化活动“加油站”,各行业党员志愿到社区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组织搭台、群众点单、全民参与,“粽叶飘香,传递温情”“迎新春送祝福”等群众文化活动一个接一个地在辖区内开展起来,成为社区家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攀枝花产业投资推介会在蓉举行 西博会期间将签下43个项目共计300亿元大单刘作明到会祝贺 贾瑞云致辞 王波主持

9月19日上午,在成都举行的攀枝花产业投资推介会上,攀枝花市现场签下6个项目共计71亿元大单。西博会期间将签下43个...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