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开启“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特约通讯员 周明艳 本报记者 周翼
8月17日上午9点过,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随着雾气渐渐散去,米易梯田在眼前变得清晰起来。
当天,新山村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数十家企业及省内外媒体代表顺着米易县“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脉络,近距离感受“自然养身、文化养心、产业养智”的魅力。
深耕融合发展“土壤”
位于龙肘山下的新山村,梯田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如今已扩展到2000多亩的梯田水稻,不仅为当地提供充足的粮食保障,更成为一道备受追捧的旅游风景线。
现代农业发展是米易县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石和土壤。近年来,米易县牢牢抓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建设等机遇,着力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亮品牌,形成了以“两早一晚”(早春蔬菜、早春枇杷、晚熟芒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去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3.0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76元。
走进米易现代农业稻菜轮作核心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夏秋季种植水稻、冬春季种植早春蔬菜,在确保“粮仓”的前提下,不但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早春蔬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然成为米易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农业发展稳定为前提,我们正在制定米易县安宁河流域现代特色农业5年行动方案。”米易县农牧局副局长文明说,“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农业规模生产,做好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
现代农业发展为康养旅游提供了资源支撑,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也在“反哺”农业发展。如今,米易县正深入推进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草场乡正在打造枇杷基地观光线路,白马镇攀西国际兰花谷一期项目加快推进,新山梯田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现。
挖掘融合发展“灵魂”
米易县在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养身”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挖掘康养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养心”。
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加上“颛顼故里”的历史文化,成为米易县取之不竭的“宝库”——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清真寺、傈僳族的约德节等,都是近年来米易县吸引外来游客的“法宝”。
在新山村村委会,售卖民族服饰、织品的商店内挤满游客;干净整洁的阿考广场上传出阵阵欢歌笑语;居民房屋外墙上,一幅幅描绘着傈僳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境的墙画活灵活现……村里还有傈僳族舞蹈、传统手工刺绣、传统手工纺织、“约德节”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清凉度假·在米易”活动中,新山村的“拦门酒”给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村民们表演的“庆丰收”“抢亲”“达体舞”等特色文化节目更是让游客们沉醉其中。目前,新山梯田二期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将重点建设一个博物馆,增加康养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接待能力。
“米易县的民族文化都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烙印,不只是傈僳族文化。”米易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德荣说,米易县还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颛顼文化,以及上千年的农耕文化、美食文化,这些无不与农业融为一体,共同支撑起米易县康养产业的发展。
激活融合发展“引擎”
在米易县大力推进“全时、全龄、全域”康养旅游向前发展的同时,“产业养智”也在不断收获硕果,持续激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新山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许多当地村民不再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而是思考着怎么分享“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村民贺财章从越来越多的游客中看到了“商机”,2016年底,他和妻子回到新山村开了一家铜火锅餐馆,2017年春节,他的餐馆就像是吃流水席,客源不断,“春节一天下来,要卖十五六桌,差不多能赚3000元钱。”贺财章说,每到节假日,餐馆每天都能有上千元的收入。
像贺财章一样,农民们的思想越发活络,渐渐懂得“田园可以变成花园,农田可以变成景点,农村一样能吸引游客蜂拥而至”。
撒莲镇禹王宫村拥有了一个上千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旅游业便随之兴起,每到葡萄成熟时,走进村里体验葡萄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顺势而为,我们借着‘农文旅\’融合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禹王宫村党总支书记李波说,“现在村里大家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四好村\’建设顺利推进,民风民俗不断改善,村民们主动谋发展的积极性很高。”
如今,米易县按照“养身、养心、养智”的发展思路,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高质量打造康养产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许君本报记者王代强挖沟、运土、砌石……8月10日,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核桃沟,攀枝花市烟草行业最大的引水工程项目—...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