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走出悲情营销、“果贱伤农”的死循环

2018-06-21 19:14 大字

近日,一段广西村民倒掉荔枝当场踩烂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农民将自己辛苦了一年获得的果实,放在脚下绝望地践踏,看着让人揪心。

原来,今年广西荔枝大丰收,但是却发生了滞销,当地人称,一部分果农在与收购商谈不拢的情况下,一气之下当场把荔枝当垃圾处理。

回溯今年上半年,因为农产品滞销而引发的伤心故事已经有很多了。今年2月,“四川米易番茄滞销”刷屏,出现了整车红彤彤的番茄被倒掉的揪心画面。今年5月,河南杞县部分蒜农直接将蒜薹倾倒在路边的沟里……

另一方面,农产品滞销引发的“悲情营销”已然被玩坏、用滥,甚至出现了网红“滞销大爷”,一个广告图片上,一位愁容满面的老人凝望远方,背景可以切换成任意的农产品,苹果又滞销了,土豆又滞销了,西红柿又滞销了。这被网友调侃为“滞销太多,大爷不够用了”。

一边是一再发生的农产品滞销,让农民欲哭无泪,一边却是泛二次元世界里轻佻的悲情营销,两个极点同时在撕扯着舆论场。

解决农产品滞销当然不能靠最后的电商救急、公益助农来临时抱佛脚,因为这种努力最终并没有扭转供过于求的局面。特别是个别小型电商,本身就缺乏品控能力,对易损耗的农产品的运输管理的经验不足,结果“助农”反而把自己赔了进去。

农业生产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在问农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之前,应当先问问:当初该不该种?不能等到滞销已成定局,才打煽情牌,要求全社会发善心来买农产品。

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缺陷在于:第一,我国农产品、畜牧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低,散户行为特征较为明显。规模不大的农户、养殖户在进行决策时,缺乏预见性,生产行为“追涨杀跌”,在产品价格最贵的时候开始生产,产出时却遭遇价格低谷。

其次,农业的散户化的种植、养殖模式,风险分散机制必然很弱。整个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农民是最没有议价能力的一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风险就向农民传导。

要化解“果贱伤农”的老问题,还是需要从供给侧入手,从加快农业现代化入手,从做长农产品产业链入手。

“订单农业”谈了这么多年了,何以相应的产业还是迟迟没有形成?订单农业背后的土地集约化运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模化,以及农业保险的广泛覆盖,都是一个个有待解决的大问题。此外,对于破解农产品集中盲目种植的问题,能否通过大数据进行预测、警示?

今年,在国务院机构调整中新成立的“农业农村部”,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被寄予厚望。农民践踏荔枝的个案背后,却是农业现代化、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大议题,事关国家的未来,必须走出悲情营销、“果贱伤农”的死循环。

新闻推荐

米易县举行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6月7日,米易县2018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在马鞍山水库举行。此次演练模拟了因连续多日降雨,马鞍山水库水位急速上涨,水...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