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审判彰显公正的力量 ——西区法院法官杨发彬二三事

攀枝花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越

文质彬彬,交谈中不时微笑,这是38岁的杨发彬给人的最初印象。

2002年7月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来到西区法院工作至今,从书记员到审委会专职委员,杨发彬始终忠于法律,勤学苦研,勇于担当,创造了一系列佳绩,先后荣获“全市法院调解能手”“全市法院办案能手”“全市法院司法建议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办案标兵”等称号;他撰写的裁判文书分别被市中院和省高院评为优秀裁判文书。

秉持公正,直面疑难案件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更是民心所向。作为法官,只有秉持公正,才能使涉案各方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10多年的法官经历,杨发彬感触极深。

2017年3月27日,西区法院受理了西区住建局与覃川(化名)因承包芒果园产生的合同纠纷一案。杨发彬说,这看似一件简单的案子,实则相当复杂。

原来,早在1998年12月,西区建环局将从大水井村三组租用的芒果园承包给覃川管理,承包期限为30年。1999年4月,覃川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1999年5月2日,西区建环局在未与覃川解除承包合同的情况下,又与覃川的姐夫周隆(化名)就同一片芒果林签订了内容基本一致的承包合同。2006年7月,覃川刑满释放出狱后,开始主张权利。覃川先后在西区法院、米易县法院、市中院参加诉讼超过10次。

芒果园该由谁承包、实际承包的范围等诸多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引发多次非正常维权。这一次诉讼,西区住建局要求,解除双方之间的承包协议,返还芒果林,拆除在芒果山上自建的房屋等建筑物。

作为主审法官,杨发彬面临的是究竟怎样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覃川在第一次开庭审理时,态度坚决,不同意解除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之前,覃川已起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二审已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结合生效判决的认定,杨发彬耐心给双方做工作,让覃川认识到合同已不具备继续履行的条件,终止合同是解决双方多年纷争的合法途径。

覃川提起反诉,要求赔偿损失444万余元。在审理中,覃川多次陈述该纠纷多年未得到处理,对法院能否公正审理存有怀疑。

在处理该案的过程中,杨发彬注意从查清案件事实出发,对于之前相关判决已认定的事实在法庭上逐一进行释明,步步固定达成的共识,让双方知晓面临的不利后果,促使双方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他还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核实双方庭审陈述内容的真实性。

通过反复释明,双方明确了损失计算依据和标准。判决时,杨发彬对于解除合同、覃川实际管理芒果林的范围及阶段、赔偿损失计算的标准及数额详细阐明支持与否的理由,让双方看得明白。判决后,双方未上诉,并已按判决履行了义务。这起10多年的纠纷终于解决。

像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近年来,杨发彬先后参与处理了涉攀枝花大地水泥有限公司、四川广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8·29”矿难案件、攀枝花振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河门口商场等重大及疑难案件,在办理相关案件中坚持严格依法公正办案,完善程序,为案件最终顺利结案作出了突出贡献。

化解纠纷,心系群众冷暖

作为民事庭审判法官,杨发彬每年要承办近300件案件,审结率在96%以上。

民商事案件纷繁复杂,关系民生。妥善化解婚姻家庭、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的纠纷,一直是杨发彬办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1月24日,杨发彬到市第二人民医院职业病防控中心病房调解一起父子之间的返还原物纠纷案件,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可。

原告是一位86岁的老人,正处于治疗中。被告是原告的小儿子。原告以被告持有其身份证、社会保障卡、预交医疗费收据、配偶的安葬证等材料拒绝归还为由,起诉要求被告予以返还。被告之前办理原告住院结算事宜时持有原告相关物件,事后因兄弟间不和睦未得到妥善处理而拒绝返还。在之前的开庭审理中,杨发彬多次主持调解,原告的代理人与被告当庭未达成调解意见。

“本案案情虽简单,但涉及父子、兄弟情,就不是一纸判决能解决的。”杨发彬说,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亲情关系,不影响原告的正常治疗,他在庭后又给被告做工作,被告提交了部分材料。随后,杨发彬又来到原告住院病房开展巡回审理,再次主持双方调解,最终被告公开归还了原告的东西,原告撤回了起诉。

这些年来,杨发彬送法上门、巡回审判到社区及村组不下百次。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院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以及当事人的好评。

新闻推荐

米易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

本报讯(记者周翼)记者从米易县获悉,日前,在全省召开的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米易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战...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