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果一蔬一田园 一村一景美如画 ——攀枝花市大力发展“康养+农业”纪实

攀枝花日报 2017-12-08 07:35 大字

游客在石榴园里体验采摘乐趣。(图片来源:云上攀枝花)来到攀枝花,满目的绿水青山,满城的绿草鲜花,满怀的绿意诗情,满载的绿色食品……徜徉在城乡之间,沐浴冬日暖阳,游客会情不自禁地从嘴里蹦出一个词——“阳光花城”。

“阳光花城”,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的词语,更多的内涵在那说不尽的“绿”中。

□本报记者 晏洁

绿色规划

“核桃村”“芒果村”“枇杷村”“蔬菜村”……冬季,走在攀枝花海拔937~4195米的各个村落,生机盎然,宁静悠然,“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作为全国康养概念的“首创者”和康养产业的“先行者”,攀枝花市研究制定了“康养+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在河谷地区优先发展冬春蔬菜、晚熟芒果、冬春枇杷等产业,在中高山区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亚热带和温带水果等产业,注重在果蔬产业园、水产养殖园等建设中配套康养机构、注入康养元素,推动“康养+农业”互融互促、健康发展。

目前,攀枝花市已建成全省设施规模最大的早春喜温蔬菜基地7万余亩、晚熟芒果示范基地51万余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19个,水果种植面积66万亩,主要有芒果、桑葚、枇杷、石榴、樱桃、草莓、脐橙、释迦、莲雾、杨桃、番石榴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一年四季,新鲜果蔬享之不尽。

同时,探索“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耕展示”“旅游休闲+农村民俗体验”等农康融合模式,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庄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科普园和生态田园综合体,建成鱼米阳光度假基地、青松林农业公园等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开发新山梯田体验游、海塔赏花品果体验游等5条康养农业观光精品线路,培育发展团宝山、碧水居、梅花园等康养休闲度假中心,米易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绿色发展

经济学上按照人均GDP将发展分为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攀枝花市2016年人均GDP为82221元,进入主要靠体制、机制、科技、人才、产业的创新和突破来实现发展的创新驱动阶段。

市农牧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攀枝花市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以加快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机制、业态创新,着力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推进农康融合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型。

攀枝花严格落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推广农业绿色增长模式,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制修订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80余项,启动特色水果、早春蔬菜、高山茶叶等产业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围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打造“养殖业—沼气—有机肥—种植业”等循环产业链;实施山体生态梯度开发、林果立体间套和水域生态种养,集成推广“稻(菜)—鱼”“畜—沼—菜”等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攀枝花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资源化利用。对全市66个工矿废弃地块5.2万亩废弃地进行详细调查,筛选出可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地,按照“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原则,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启动实施了工矿废弃地复垦行动。

绿色融合

四季花海,山林环绕。这里每天都会吸引城里人前来拍照留恋;休闲运动广场举办篝火晚会,烧烤、啤酒、音乐……令人流连忘返。东区阿署达村,成了城里人或游或租或住的“家”。

一产为基础,二产为补充,三产为龙头。这是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的阿署达旅游新村发展模式。该村立足三产整合,形成休闲娱乐、特色林果、设施种植等产业链和价值链,带动数千农民增收。

村庄更美,农民增收。攀枝花抓住“健康中国”战略和省委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新兴服务业的重大机遇,紧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赏花摘果、乡村美食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康养+农业”发展模式,全力构建“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吸引和集聚了多种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加速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市已建成休闲农业景区17个、产业基地景区16个,初步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康养+农业”产业格局。

新闻推荐

康养胜地的运动“基因” —— 攀枝花市大力发展“康养+运动”纪实

市民在滨江大道骑行健身。(特约通讯员王东摄)10月31日,来攀出席第24届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的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全球华人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李永波称赞攀枝花:拥有发展“康养+运动”...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