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以阳光审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攀枝花日报 2017-12-04 08:08 大字

法院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使用智能导诉一体机。开通12368服务热线。曝光老赖。微博直播。法院开放日(法官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送法进校园。□陆萍 唐娟 本报记者 刘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作为公正司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开如今不仅成了人民法院全力推进的一项工作,也成了社会各界的一个“热词”。

近年来,攀枝花法院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环境下司法公开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极大促进了公正高效廉洁司法。

司法公开,就像一扇窗,让阳光洒满司法审判的天空。

审判流程公开

在家即可预约立案、信息查询

近年来,攀枝花市法院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着力打造六个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实现网上预约立案、信息查询,为当事人行使诉权提供了最大便利。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两级法院均已建成政务网站并同步开通微信公众号,具备网上立案、网上信访等功能,详尽公开7大类34项审判流程信息。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对其诉讼风险进行预期评判;设置智能导诉一体机,当事人扫描身份证后即可实现立案登记、申请执行、诉前联调等二十项服务功能。

在已建成的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明确登记立案范围以及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推行权利告知、风险提示、诉讼引导等措施,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做好释明工作。制作诉状样本,为当事人书写诉状提供示范和指引,对起诉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

同时,积极构建以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诉讼服务网络,推进网上申诉和视频接访工作,引进银行、保险协会等部门驻点服务,推行诉讼档案电子化,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的诉讼服务。创新举措,推进电子送达工作,成立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组,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电子送达地址,及时向当事人送达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切实解决了“送达难”问题。

庭审公开

从“现场正义”到“可视正义”

2017年11月8日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开开庭审理的张兴禄故意杀人案,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分别进行了现场视频和图文直播。这已成为攀枝花市法院深入推进阳光司法,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实现案件流程依法公开,司法审判看得见的工作常态。

近年来,攀枝花市法院以推进庭审直播工作为抓手,全面落实庭审旁听制度,提前公示开庭信息,简化旁听条件和程序,充分保障当事人亲属和社会公众、媒体记者旁听权利。对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旁听,自觉接受监督。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扩大参审范围,保障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权利,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司法。

201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搭建的中国庭审公开网开通,攀枝花法院成为全省第一批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的市州法院之一。一年多来,依托“中国庭审公开网”,全市法院已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141件,以微博等其他方式公开庭审162件。截至目前,全市6个法院和17个人民法庭均已实现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

裁判文书公开

全市法院整体上网率100%

依托中国裁判文书网,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相关规定,按照“以上网为原则,不上网为例外”的原则,扎实开展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除涉及国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以调解方式结案、离婚诉讼或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等情形外,全市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不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对案号、审理法院、裁判日期及不公开理由等案件信息进行公开。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站公开裁判文书及文书信息37947份,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4722份、东区法院10549份、西区法院5273份、仁和区法院7860份、米易县法院4503份、盐边县法院5040份。2016年全市法院整体上网率为100%。

深化裁判文书说理公开,注重释疑解惑,注重反映各方当事人意见,阐述当事人举证、质证内容,公开证据采信情况及理由,反映律师意见并阐明采纳与否的理由,全面列举适用的法律条文,切实提升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权威性。

执行信息公开

助推破除最后一道藩篱

11月7日至8日,攀枝花市法院为切实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有序开展,以完成第三方评估体系确定的各项指标为重要目标,攻坚开展冬季执行集中行动。期间,在依法运用强制搜查、现场查封等手段多渠道执行案件的同时,攀枝花市两级法院还通过社区平台,对25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让其无处遁形。

近年来,全市法院充分运用全国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公开执行案件信息,向公众全面公开执行案件的立案、收费标准和执行风险提示等内容。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执行服务窗口,安装触摸屏,方便当事人自主查询执行立案、执行措施、执行款项分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限制招投标、限制高消费等信息。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100余人次。

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坚持以网络司法拍卖为原则,实现公开透明和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截至目前,全市6个法院在淘宝网上开通网上拍卖账户,竞价拍卖执行财产1840余万元。

司法政务公开

揭开法院的神秘面纱

“以前都是从电视上看到法院开庭,今天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法院、体验开庭,我们感觉很有意义。”今年3月20日,市实验学校的初中生们在参加“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环节的活动后说,“开放日”既让他们体验了法院审理案件的流程,又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近年来,攀枝花市两级法院不断完善司法政务公开平台,拓宽公开渠道,借助开通的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创办的《手机周报》等媒介,通过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深入了解法院工作内容和审判程序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法院工作流程、审判执行信息等,方便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判工作白皮书,向社会及时全面准确发布司法信息。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召开新闻发布会11场,公开向社会发布司法大拜年、解决执行难等各项工作情况,发布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专项审判典型案例以及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执行白皮书。

积极延伸司法公开功能,组建法治宣讲团,开展“法律七进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开展巡回审判2万余场次,巡回审判率接近40%。积极开展“新学期第一堂法治课”,邀请学生旁听庭审,受教育学生1万余人次,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协调,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先后多次来攀采访录制法院典型案例,办好在市级媒体创办的四个法治专栏,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故事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法治宣传的范围和影响力,增强法治宣传的良好社会效果,真正“讲好中国法治好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

新闻推荐

湾丘乡力推“四个专项行动”

本报讯(记者周翼)11月24日,记者从米易县湾丘彝族乡获悉,自8月以来,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和谐”发展理念,聚焦“目标”“问题”导向,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区...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