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筑牢就业民生之本 夯实和谐攀枝花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市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攀枝花日报 2017-10-16 07:34 大字

攀枝花市组织开展第四届青年创业创新创富大赛。2016年全国“双创”周,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与米易县老高山农业创业项目团队合影。2015年西区畔海社区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厨师培训。2016年仁和区波西村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电工技能培训。2016年西区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在困难家庭开展就业援助。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对农村劳动者进行电商培训。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指数。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明确“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促就业、扶创业,多措并举筑牢民生之本,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暖心的就业答卷。

5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9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控制在4.2%以内,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贾长春 本报记者 王南桢

多举措促就业

开启百姓幸福门

出政策搭平台

去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罗煜,正当她为就业发愁时,她在网上看见攀枝花国有投资公司下属的金实基金公司在招见习生,想回攀就业的她马上报名,经过积极应聘,成为了国有投资公司下属的金实基金公司的一名见习生。因表现优秀,于今年9月1日提前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

“见习期间,市就业部门每月为我发放了1000元的见习补助。大学生刚出校门,经验不足,政府部门通过企业见习基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件大好事。”罗煜感慨地说。

2012年以来,攀枝花市围绕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两项计划,精准宣传专项政策,提高政策覆盖率;建立高校就业服务站,把就业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登记动态管理,一对一提供服务。对家庭困难的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对暂时无法就业的,引导进入就业见习基地,兑现就业见习补助;对有创业意愿的,推荐进入创业孵化园,享受创业补贴。通过多项举措确保当年度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准备活动中。5年来,全市共认定就业见习基地86个,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1475人,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帮扶大学生成功创业1019人。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企业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政策进社区、就业服务进家庭、就业岗位送上门等活动,与帮扶对象签订帮扶协议,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今年46岁的刘秀英家住西区路南社区,她和丈夫都曾是国企职工,2014年因企业改革,夫妻二人双双下岗失业。刘秀英患病做过手术,不能干重活,下岗后,一家人只能靠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不仅生活艰难,而且还要供女儿上大学。 

2016年7月,得知刘秀英家的情况后,社区安排她到公益性岗位当了一名文明劝导员,一个月1300多元。刘秀英满意地说:“年龄大了又不好找工作。幸好政府专门为就业困难群体开发了公益性岗位,还要给我交社保,缓解了我家的困难。”

5年来,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1851人,通过单位就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54万人,全市累计开展就业援助19.47万人次。

出政策搭平台

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与直接就业相比,创业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就业,还可创造就业岗位,具有倍增效应。近年来,攀枝花市通过政策扶持、搭建平台、举办大赛、优化政策、扩大宣传,探索出激发攀枝花市创新创业活力的新路,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和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今年44岁的下岗女工易艳玲,2014年经过市场考察,在攀枝花人才公寓小区开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超市。正当她为缺少流动资金发愁时,得知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可以贷全额贴息小额担保贷款。随后,她到市就业部门咨询、申请,很快贷到了两年期10万元贴息贷款。

易艳玲说:“有了这笔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我的超市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还带动了3个人就业。现在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政策引导、“小贷”支持、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帮扶……市级财政每年至少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100万元;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次性创业补助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近5年来,累计发放各项创业担保贷款4147笔,金额63481.2万元,财政贴息2999.9万元。“老高山绿色农业”项目、“焊世界”团队、“货车自动化环保车厢罩盖技术及产品”项目陆续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创翼”大赛全国总决赛金翼奖等奖项,全社会支持创业、鼓励创业、包容失败正蔚然成风。

近年来,攀枝花市不断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协调就业创业联席会议28家成员单位,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畅通创业通道,合力打造“创业攀枝花”品牌。2012年7月,攀枝花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创业工作被推向更高新起点。5年来,全市已成功创建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19家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市政府决定筹集1600万元资金用于众创空间建设,以市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一批层次多样、特色鲜明、覆盖全市的众创空间正在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开始显现,5年来,全市新增创业实体4.24万户,带动就业15.17万人次。

努力实现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就业脱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攀枝花市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1.8万人全部实名制登记入库,打牢“一库五名单”精准识别基础,落实就业扶贫“九条措施”和“五个办法”,助力贫困劳动力按期脱贫。

增添就业扶贫培训新举措。对适宜到乡村培训的农艺工、美容师等“短平快”工种,把培训项目“送下去”;对电工、焊工等不适宜到乡村的培训工种,把贫困劳动力“请上来”。对有外出务工意愿但又缺乏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制定“技能培训+订单就业”套餐,由培训机构联合用人单位提供“意向招用——量身培训——定向上岗”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

今年7月,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仁和区就业局牵头在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干坝子村2个贫困村实地开展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15家用工企业除针对毕业大学生提供高薪酬的管理型岗位25个外,还提供了月嫂、酒店服务、保安等服务型岗位132个。家在仁和区大龙潭乡干坝子村的毛建燕从四川机电学院毕业后还未就业,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她与一家大型企业成功签订了就业协议。她说:“多谢政府为我们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开展各项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8万人次,共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1142人,鼓励当地企业、农专社吸纳就业1771人,多渠道转移就业5456人,累计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003个,安置贫困劳动力962人次。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提高城乡就业质量

近年来,攀枝花市健全政策引导,夯实培训基础,统筹开展城乡职业技能培训;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全面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25岁的范虹是仁和区仁和镇的一名退伍军人,2015年从部队退役的她参加了就业部门举办的厨师培训。2016年6月底培训合格,范虹取得中级厨师资格证后,到区就业部门领取了2000多元学费补贴。学到技能后,自己开了一家火锅店。

在培训中,结合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型产业发展,攀枝花市重点开设养老护理、育婴师、美容美发和***等专业的订单式技能培训,努力扩展就业渠道。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对困难群体给予培训补贴,减轻个人负担。5年来,全市共组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四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7.9万人,兑现补贴5110万元,5万余人实现就业,培训后就业率均达到65%以上。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就业稳定性逐步增强。2015年,十九冶技师学院学生曾正超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

困难企业撑起保护伞

“多亏党的政策好,下岗失业了,每个月可领966元失业金,缓解了家庭生活困难。”10月7日,50多岁的刘均德说。

失业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劳动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5年来,攀枝花市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从每月672元提高到目前的每月966元。截至目前,通过基层平台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4355人次,涉及基金约2.1亿元。

同时,攀枝花市积极争取失业保险基金扩支省级试点,实施“援企稳岗”各项举措,落实稳岗补贴政策,帮助困难企业稳岗位、渡难关。鼓励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职工队伍,对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社保补贴和稳岗补贴。企业同期支出成本大大减少,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职工队伍。

过去的5年,攀枝花市失业保险运行体系进一步规范,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向防失业、促就业、扶创业积极转变,牢牢兜住就业民生底线。5年来,全市失业保险参保21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17077.85万元,共发放失业保险待遇80330.96万元,惠及失业人员5.4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扩支促进就业22451.26万元,实施援企稳岗26351.34万元,兑现稳岗补贴11176.94万元,帮扶困难企业近400家,惠及企业职工30万人次。

提升服务能力

“互联网+公共服务”

实施“互联网+公共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近年来,攀枝花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的总体目标,按照“六到位”“六统一”规范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明确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职责、提高工资待遇,稳定了职工队伍;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用于扶持公共就业,5年来共拨付基层平台各项经费354.5万元;将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担保贷款申请、各项补贴申报、失业保险金待遇申领等18项主要服务项目均延伸到基层平台办理,解决了就业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再造业务办理流程、简化办事手续、规范工作内容、强化制度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目前,全市已按标准建立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站60个,建立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窗口403个,共打造基层平台示范点47个,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架已初步形成。

攀枝花市就业创业工作着力打造的“121”(1个系统、2个网站、1个平台)就业信息化平台初见成效。依托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业务联网办理,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简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攀枝花公共招聘网和攀枝花就业创业服务网,实时发布本地求职招聘信息,打造创业指导、交流公益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初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

回顾十八大成果,喜迎十九大。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攀枝花市就业创业工作将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本版图片由市就业局提供)

新闻推荐

从小事做起 把大事做好 ——记米易县垭口镇马坪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刘继伟

□本报记者江潇2015年8月,刘继伟被派驻到米易县垭口镇马坪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他从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做起,兜里时常装着一个小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把村里的人口、土地面...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