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 助奔小康
——记米易县草场乡碗厂村驻村工作组原组长廖海燕
□本报记者 江潇
“在米易县草场乡碗厂村的枇杷收购点,过枰、分捡、装箱、贴签、装车,农户和收购商忙得不亦乐乎,一片繁荣景象。看着这样的情景,作为碗厂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我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和满足。”在驻村工作日记本上,廖海燕总是把在碗厂村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虽然两年的驻村工作结束了,但仍是她永远抹不去的珍贵回忆。
奠定脱贫致富产业基础
2015年8月,市农牧局干部廖海燕来到到米易县草场乡碗厂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
刚上任,她就马不停蹄地的走访调查。经过深入研究,廖海燕发现碗厂村非常适合种植枇杷,她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将枇杷产业作为碗厂村的主导产业。
拟定思路后,廖海燕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分多个项目逐项实施。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由专合社牵头,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使用绿色防控手段,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0盏,增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建立农药快速检测室,每一地块枇杷成熟上市前,由检测室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农药快速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采摘上市销售;在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注册商标,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加强品牌创建以提高产品形象;同时,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通过专业合作社创建线上销售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和加强品牌宣传。
现在,碗厂村的枇杷得到了客户认可,不仅销路不愁,价格上也体现出了优势,年产值达700万元,通过此项产业人均收入达3800元,农民得到了经济效益,也更有了生产积极性,对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
都是温暖的一家人
对廖海燕来说,碗厂村的每一户贫困户,家里的产业是什么、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如何、学生上学情况等,她都如数家珍,俨然自己就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
“廖书记,我现在可不可以不修房子?家里一分钱也没有。”给廖海燕打电话的是文华,他家三口人,80多岁奶奶瘫痪在家,60多岁的父亲年老体弱需要照顾,文华在外出打工时腿受伤,落下残疾。
文华家土房修建几十年,年久失修,已是D级危房,如再不修建,如遇强降雨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可他没有启动资金,这房子怎么修?经过廖海燕的协商,一方面联合村组干部共同为文华作担保,先赊一部分建筑材料,先行动手建房;另一方面及时掌握进度,拨付进度款,推进住房建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房子终于建起来了,文华一家也搬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
“徐大哥,你儿子今年初中毕业,根据你家情况,可以申请‘百工技师工程\’,享受全免费职业教育。”“龙大姐,开学了,我们给你填写了学生资助申请表,村上、乡上已经盖好了章,把它交到幼儿园,申请保教费补贴。”……为保障贫困户子女的就学,廖海燕摸清了每户贫困户家庭子女的就学情况,深入到各家宣传相关政策,帮助申请各项补贴,以减少家庭经济负担。通过她认真细致的工作,全村70户贫困户中的55名学生都享受到了相应扶贫政策。
看着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听着他们连声的谢谢,廖海燕知道,两年的驻村时间,她走进了村民心中。碗厂村的驻村工作经历,让她留恋,为她的青春岁月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新闻推荐
伴随着《献花曲》的深情旋律,14名礼兵托起花篮,缓缓走向烈士纪念碑。本报讯(记者王悦良文/图)在缅怀中凝聚力量,在奋进中铸就辉煌。9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攀枝花市在米易烈...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