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国萍:早日回报父母养育恩

攀枝花日报 2017-08-28 07:33 大字

李国萍在阅读科技书籍。李国萍,女,19岁,毕业于市七中。

家住米易县攀莲镇青皮村13组92号,父亲四处打零工,母亲患病在家休养,爷爷常年患病。

高考成绩:488分(理科),被内蒙古科技大学录取,每年学费6500元。

贫困学生档案

□本报记者 梁芝羽 文/图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是李国萍摘自《诗经》里的句子,意思是父母生养、教育了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李国萍告诉记者,自己今天能考上大学,全是靠着父母的含辛茹苦,上大学后的最大愿望是拼尽全力认真学习,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懂事起,李国萍就看到母亲经常为了家里的生活而烦恼,晚上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声抽泣。但李国萍发现,自己每次背上书包上学时,总能从母亲脸上看到欣慰的笑容。母亲患腰椎间盘突出,只能在家休养,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父亲身上。父亲一个月不足一千元的工资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常常为了省一两块钱而吃最简单的食物。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初三毕业后,李国萍每年假期都会在家附近找一家餐馆打工。打扫卫生、上菜、收东西、抱啤酒……每天晚上回到家,她就跟虚脱了一样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第二天一早,她总是又挣扎着爬起来坚持继续去打工。

高中三年,李国萍是班上最刻苦好学的学生之一,最终,她为自己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在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既兴奋又难过,兴奋的是自己的梦想实现了,难过的是几千元的学费不知道父母要找多少亲戚借才能凑到,之后父母又将怎样辛苦才能把钱还上?虽然这个假期李国萍外出打工赚了一点钱,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她的大学梦还能继续吗?

新闻推荐

集体经济的“荷包”鼓起来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8月10日,记者从米易县农工委获悉,位于丙谷镇东南角边远高寒山区的护林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拓展增收渠道、培育新产业等方式,加快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多途径发展集...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