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攀枝花日报 2017-08-15 07:33 大字

虽然高考结束了,但苏兴玲依然保存着复习资料。贫困学生档案

苏兴玲,女,18岁,毕业于市三中。

家住米易县攀莲镇双沟村十组,父母、养父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高考成绩:523分(理科),被西华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录取,每年学费4100元。

□本报记者 彭春梅

实习生 秦智凤 文/图

有一种亲情,超越了血缘的羁绊,有着无私的奉献。当这种爱与贫穷“狭路相逢”,父母的真情关怀,养父母的不离不弃,对承受恩情的当事人而言,有着比血浓于水更重的意义。

虽然抱养 依然幸福

“考上大学,我最想感谢爸妈,还有养父养母。”苏兴玲很文静,也很淡定,骨子里透着坚韧与乐观。

苏兴玲的亲生父亲和养父是亲兄弟。苏兴玲刚出生时,就抱养给了养父母。苏兴玲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和亲生父母、养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

苏兴玲的亲生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为了挣钱供苏兴玲上学,脚被磨板砸伤,至今无法长时间行走,手也落下残疾。苏兴玲难过地说:“看着爸爸腿脚有些问题,左手有些残疾,还要为我学费发愁,我真的很难过。”

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苏兴玲的亲生母亲四季养蚕,患了风湿病,又因每日采摘桑叶,双手变得红肿。为了减轻母亲的劳动量,苏兴玲每次回家,都会陪着母亲去离家很远的土坡摘桑叶,再背回来喂蚕。

同样,养父母无私的付出,苏兴玲看在眼里,并将这份感激深埋在心底,用考上大学的实际行动向父母和养父母证明,他们的爱与奉献没有付诸东流。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苏兴玲的梦想是上大学后,能找到好的工作,让爸爸妈妈、养父养母、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脚踝受伤 咬牙坚持

家庭经济拮据的负担,并非苏兴玲的全部劫难,天有不测风云的意外,突兀而至。

高二的时候,苏兴玲不慎从三楼滑下,脚踝受伤。从五楼教室到寝室,苏兴玲原本只需要3分钟时间,受伤的那段时间却需要整整30分钟。但在困难面前,苏兴玲并未退却,学习也从未间断,依旧每日咬牙坚持。

付出终有回报。苏兴玲回忆求学生涯说,曾经的苦难是为了照亮以后前行的路。

感恩前行 不言放弃

高中三年,由于品学兼优、家境贫困,苏兴玲获得了每学期1200元的国家助学金。成长路上,老师、父母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苏兴玲把这份恩情藏在心里,不敢忘记。

“我现在难过的是父母都已老去,却还为我的学费发愁。”得知考上大学,短暂的喜悦过后,苏兴玲面对的是一个沉重与迷茫的假期。其他同学利用假期休闲聚会、旅游放松时,苏兴玲却呆在家里,帮母亲做家务,希望以此来减轻对父母的愧疚。

大学一年的费用,对一般家庭而言,或许不太难。但苏兴玲一家,却为此犯愁。

新闻推荐

一朝承诺助学 十载爱心坚守

市荣昌化工公司负责人(左一)向受助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本报记者程桂英文/图“许叔叔,在你的鼓励下,我拿到了奖学金,谢谢您!”“许叔叔,我明年大学毕业后,准备读研究生。”“许叔叔,我当上...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