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仁为本 和为贵——仁和集团书写传奇

中国经济时报 2009-01-15 09:13 大字

1999年度,仁和集团的前身“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为340.14万元,上缴税金6.23万元。

2001年度,仁和集团正式挂牌。

2001年至2006年间,仁和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由5000万元增长到10亿元,年均增长率109.3%。贡献给国家的税收由2001年的135万元增长为2005年的6000万元,年均增长率143.6%,5年间税收增长了84倍。

2007年度,仁和集团的销售收入猛增到18.6 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

这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据,这是赣江之滨药都樟树横空出世的药业航母,这是民营企业家杨文龙率领5000名仁和员工共同书写的药业传奇。

抓住机遇  快速崛起

1998年,满怀创业激情的杨文龙在仁和集团的前身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时已经意识到,属于仁和集团的传奇正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传奇的开篇注定了它的不同凡响。2001年7月18日,独资江西仁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隆重挂牌,公司成立之初就通过资本运作成功收购了占地50亩的樟树齐灵城制药基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这个一度是“烂尾工程”的基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仁和将其改造成为符合国家GMP标准的“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紧接着,2002年铜鼓威鑫制药厂和峡江三力制药厂陆续被收归仁和集团麾下,并于2003年通过了国家GMP认证。2004年,仁和集团抓住机遇在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闪亮制药有限公司”,并在2006年初获得国家GMP认证。仁和集团的迅速壮大正是秉承着高起点进入、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运行的宗旨。占改革开放之天时、千年药都之地利、上下齐心之人和。目前,仁和集团旗下拥有36家子公司、员工5000余人和占地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注册生产中西药品、保健品、日化品等200多个品种。仁和集团生产的29个药品剂型、8个保健食品剂型已获得国家GMP认证证书,是江西省通过国家GMP认证剂型最多的生产企业。今天的仁和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医药企业集团。

二十一世纪初,仁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了决定发展方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圆满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即“五化”战略目标。规模化:建成十大工业生产基地、十大商业销售队伍、四家商业物流公司、千家全国连锁药房;品牌化:获得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十大知名产品品牌;科技化:建立三家科研开发中心,完成十项高新技术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执行明晰化,职能流程规范化,文化建设特色化,人才建设梯队化,计划管理系统化,办公管理自动化;运营资本化:建立投资管理体系,健全资产管理体系,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实现资产增值30亿元。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也就是2010年,仁和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跻身中国医药行业20强行列。

公元前40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每次给人看病之前,都要宣誓:“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2000多年来,“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直是西方医药道德的基石。而在中国的千年药都樟树,仁和集团同样拥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庄严承诺。《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和乃“和谐”、“和衷共济”。“人为本,和为贵”正是仁和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也曾满怀深情地说:“是药都樟树造就了我,是药都樟树成就了仁和。仁和要努力成为药都樟树的‘形象代言人\’。”

专心做药  仁义做人

核心技术从来都是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武器。在创立之初仁和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资金周转缓慢、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量不佳。面对困境,一同创业的同仁都打起了退堂鼓,但杨文龙没有退缩,更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决定以“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在聘请专家反复论证、试验后,杨文龙带领他的团队终于研制开发出了新型妇科保健用品“妇炎洁”系列,新产品一上市就大受欢迎,以其独特的配方、疗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终于使企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从此迈入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目前,妇炎洁系列产品的年销售量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全国前三甲之列。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在素有“药都”美誉的樟树,仁和集团进一步增强研发力量,始终以优质的产品回报消费者。据介绍,仁和目前共建立了三个药品研发机构,在位于总部的研发中心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凝聚着科研工作者心血、造福人类健康的产品。仁和的研发中心拥有强大的研发阵容,医药博士、硕士和二十余名科研人员共同为打造仁和的科技核心力量贡献着他们的智慧。除了立足自身的研发力量,仁和集团还与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等20多所著名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如此重视科研开发,足见仁和集团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魄力与远见。

2006年,集团与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联合实验室”,这是集团与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强强合作的一个重大举措,标志着集团的技术研发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增强集团中药制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发投入上,仁和集团走在了医药行业的前列。研发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仁和集团每年确保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为新产品的研发立项及持续投入提供有力的支持。

付出总是会赢得回报的。2006年,仁和获得药品批文26个,申报药品品种23个、健康相关产品品种21个,申报各类商标232件,获得35件,申报各种专利51个,获得22个,实现了从保健品生产企业到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战略调整。

2007年,仁和工业投产新产品21个,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个,新增生产流水线2条,新增现代化生产设备43台。由集团独立研发的“健心胶囊”被列入国家“863”科技创新项目。2007年4月,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仁和‘863\’高科技工业园”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经过15个月建设,“仁和‘863\’高科技工业园”一期工程项目,于2008年7月4日上午正式点火投产。

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863”计划——“健心胶囊开发与创新研究”项目为依托的仁和“863”高科技工业园是省调度的重大工程项目。年设计产量为健心胶囊10亿粒、健心片5亿片、软胶囊10亿粒。仁和“863”高科技工业园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的全省最大的物流车间,以及两个5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动力车间。目前,二期工程项目三个车间的建设和三期工程中的研发、行政办公、文化展示和园林绿化工程也正在陆续建设。仁和“863”高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集团工业生产规模,大幅度提升仁和工业科技内涵,它将会成为仁和工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铸造仁和  百年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心灵的烙印。这个烙印有多美丽能保持多久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内功有多深厚。打造“百年老店”一直是仁和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和追求。2007年9月,“仁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仁和企业品牌标志的一次飞跃。仁和集团所属的“闪亮”品牌后亦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两大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仁和最耀眼的名片。

在仁和,品牌不是一个词,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每一位员工时时刻刻铭记于心的诺言。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仁和员工谈起仁和都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那是仁和品牌一次次最真实的闪亮。

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品牌争市场、以特色争市场、以个性争市场,是仁和集团的发展战略。打造医药保健和健康功能这两大类型的产品品牌是仁和集团的重要战略部署。“仁和”、“伊康美宝”、“妇炎洁”等商标分别在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集团着力打造妇炎洁、可立克、闪亮等主导产品品牌。仁和曾以1亿元的价格一举夺得中央电视台2006年“焦点访谈”等5个黄金时段的优质广告资源。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药业排名第三、江西省排第一。仁和集团还成功击败国际大品牌,成为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唯一赞助商,大打“闪亮”系列产品品牌。随着“快乐男生”在全国热播,仁和企业与仁和产品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闪亮”唱红神州,获得了2007年度中国10大企业营销创新奖和娱乐营销案例金奖。

要积累企业品牌资产,就需要给予品牌持续关注,为品牌确定长期发展的清晰战略。近几年,仁和集团把眼光放在了更远的前方,把品牌化列入了集团发展战略之一,目标是获得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十大知名产品品牌。

仁和的品牌战略是明晰而坚定的,在一个企业品牌之下拥有多个产品品牌是仁和品牌战略的特色。在品牌定位上仁和让明星产品当家,妇炎洁、闪亮、可立克、优卡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成为仁和集团销售额过亿元的“功臣”,其中,妇炎洁系列产品以常青树般的生命力活跃在公司的销售新记录上,冲五亿、破十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这个品牌最具生命力的展现。

仁和优卡丹的成功绝非偶然,据仁和市场策划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推出优卡丹之前,他们做了相当多的市场调查。具有商业敏感的仁和员工发现在儿童感冒用药这一领域,市场上还缺乏一个足具号召力的品牌一统天下,此时推出优卡丹恰逢其时。果然,在仁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仁和优卡丹的销售额过亿元仅仅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

不仅如此,星光璀璨的文艺界名人也为仁和增光添彩。目前,仁和集团已经形成了由“中华影帝”陈道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宋丹丹,歌坛伉俪付笛声、任静和著名流行歌手周杰伦等6位具有高知名度的演艺界明星组成的“名人群”。这是国内绝无仅有的中国医药企业与文艺界名人成功合作的先例。

文化是水  责任是山

水的力量是看不见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水的力量是巨大的。企业文化也是一样。很多人说企业文化是“虚”的东西,谈不上多重要。殊不知,党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存,民无魂不聚,商无魂不兴。一个企业的文化,特别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一个企业的特色、个性和“血统”,决定着它的“独特”和“与众不同”。

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一个在红日辉映下追赶太阳的“人”字,构成了仁和的徽标。这个徽标,生动地体现了仁和集团“人为本,和为贵”的核心理念。这六个字,是对内和对外的双重要求,具有对内造就团队、对外服务公众的双重意义。这个徽标,是仁和的“图腾”。由此派生出来的,是仁和“精诚团结、与时俱进”的企业精神。

这就是仁和的血统、仁和的个性、仁和的与众不同。

仁和的企业文化具备了千年药都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杨文龙曾说:“仁和的企业文化,是从药都樟树的药文化延伸下来的。”一语道出仁和文化的“根”。樟树“药文化”的精髓,不仅有“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大义,还有“一个包袱一把伞,出门做老板”的开放开拓精神。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仁和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也是仁和集团的社会责任。仁和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仁和”两个字。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践行社会责任,在杨文龙及其仁和集团的世界里,仁和无处不在。

2002年8月,集团公司全资为江西省丰城市一个贫困乡村修建了一条优质水泥路,被乡亲们誉为“致富路”;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集团公司于次日向灾区捐赠了价值40万元的急需药品,是地震灾区收到的第一笔企业捐赠。2006年12月,集团公司全体员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向江西省慈善总会捐款近40万元。2006年7月,集团公司捐资100万元,在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原址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医院——“仁和希望医院”。2007年7月,集团公司向“生命希望工程”捐赠了价值20余万元的药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翌日,集团公司便向地震灾区捐赠300万元救灾物资,成为江西企业首批救灾物资;仁和还通过中国妇女基金会、江西省慈善总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向灾区捐赠现金228.9万元和50万元救灾物资等,累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捐药品达600余万元。

据统计,仁和集团公司自组建以来,先后向希望工程、抢险救灾、修桥筑路及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赠送名优产品价值1600余万元,安置下岗职工和贫困户就业3600余人次,受到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好评。仁和集团先后被授予“江西十大爱心集体”、宜春市“安置就业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秉承一种爱的宗旨,因为执著于一份健康事业,因为坚守着仁和之道。

仁和,在一轮红日的映照下,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健。

新闻推荐

立白占领乡村

乡镇的化妆品经营店、日化店、中小超市的老板们总算有了上帝的感觉,从配送车辆下来的,除了上游经销商的司机,还多了几张新面孔,后者不仅协助他们把货物搬运到仓库,还帮他们打价格标签,为货架抹灰,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