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人物生活的缩影

左江日报 2016-08-14 00:00 大字

□庞尉婷

说不尽人生百态,唱不完俗世欢歌。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言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幻化成现实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缩影。

勾勒出社会底层跨界于城乡结合部中的小人物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人生,互相交织缠绕,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关联。千丝万缕,环环相扣,看似充满戏剧性,实则顺理成章。现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这样的演绎源于崇左作家梁志玲的中篇小说《噪音》。

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小让的女孩儿的成长历程以及她的人生经历。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为了延续香火娶了一个小他十几岁的越南老婆,终于如愿以偿地有了儿子。父亲把精力和关爱都投注在了年轻妻子和儿子的身上,从此她就觉得自己在家里成了多余的那个。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小让的心理世界开始有了变化,她的性格也随之发生显著的改变。由于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去世了的母亲成为她的精神寄托,以至于晚上她都要去河边,才能找到心里的慰藉。也许这就是成年之后的她患了失眠症的祸根。

无疑,小说中的主人公小让是可怜的,庆幸的是她爸爸还给她提供读书的机会,于是,在她的生命中出现了注定了跟她的命运息息相关的那些人。首先是她的闺蜜——丽芬,这是一个生性活泼外向的女孩儿,看起来疾恶如仇,天不怕地不怕。用故事里的话形容,那就是“闹得起来”的那种人。这就与小让文静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也是一种互补,正因如此,她们才能成为能够相互交心的好闺蜜。

也正是因为丽芬的缘故,小让认识了力旺,即丽芬的亲哥哥。这也是一个不能安分的角色,正在疯狂的年纪,他又怎么甘心太循规蹈矩呢?因为他有着一颗狂野的心!除此之外,还有那个因为误会而要抱憾终身的老师张丰木。这关乎那次意外,因为不慎蜡烛烧了课桌,小让被张老师叫去了宿舍,也许那时就只是一种纯粹的好感,却被误打误撞演绎成了师生间的丑闻,而张丰木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丧失了“做男人的权利“,搭上了自己的大半辈子。

小说还牵涉到的是小让那一段不幸的恋爱经历,这也是造成小让失眠的严重外因。而题目中的“噪音”,在那段失败的恋爱经历中埋下了坚不可摧的基调。出租房里石英钟发出的响声,不是房东老太婆去世了的老头遗留下来的心脏跳动的声音,也不是小让前男友赵熙熙的鼾声,而是小让内心的魔音,是她的意念在作祟,在折磨她,在操控她,让她心烦意乱,无法自拔。

故事的情节是跌宕起伏的,以时间为轴,兜兜转转在这些人物的身上,使得发生的故事既不可预料,又不足为奇。可谓无巧不成书,时间的推移让故事里的人物成长。经历丰富了他们的人生,耐人寻味。在故事的最后,小让和丽芬两人终于能彼此释怀,这是对过往的交代,也是对人生体验的一次拷问,而她们都在人生的路途找到了令彼此满意的答案。

看罢整个故事,笔者却难以释怀,不是纠结于那些充满巧合的人生,而是对这样的人生际遇充满感慨。跳出文本的桎梏,映射出现实的模样,故事中阐述的与现实生活中平凡人的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是虚构的,亦是真实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声音,无论是动听还是刺耳,是高亢还是哀伤,在心里都早已有了定义。正如文中主人公内心的噪音,其实那只是她自己凭空臆想的对自我的束缚,是经历促使这样的幻象存在,成为心理障碍。想自立自强,却也感到自卑,经历过的事以及遇到的人在她心里成为难解的街,但她必须突破,否则,只能成为缀网劳蛛,枉送看似可悲的命运。

最终突破心理障碍,牵手幸福的小让;不屈于窘迫生活,勇敢追求幸福的丽芬;有着远大梦想,目光远大的李力旺;内心同样有着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的失意教师张丰木。这些人也许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还要为了生活忙忙碌碌,但他们内心有着自己的渴望与追求。谁都有不想去提及的过往,也曾经历过苦痛,不想伤疤被撕裂在光天化日之下,每段人生的背后,或许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固执于无能为力的曾经,努力过好当下的人生,应该成为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最大的追求。这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动力吧!把困扰自我的噪音打破,让它演化为人生的天籁,放过自己,不留下过多的遗憾。

故事还在继续,人生不可复制,没有彩排,没有从头再来,在人生的舞台上,应用踏实的心态去过真实的人生,打破阻碍我们的噪音,奏响可以让人生浓墨重彩的旋律。也许,这也是笔者对广大读者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呼吁。

新闻推荐

回 乡 偶 记 □田东中学 黄秀读

“国庆放假啰!”“可以回去帮奶奶捡鸡蛋了!”“不知道我的山羊‘朋友\’怎么样了!”一出校门见到我,孩子就亢奋无比,滔滔不绝。“爸爸,我回来了!”刚踏进家门,孩子就一边跟他爸打招呼一边扔下书包,又仔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