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夜访社区听民意 贴心解决群众大小事 华侨城社区全力推进“四心”工程,构筑爱侨社区
■本报记者杨芳芳
从低矮的平房搬入宽敞透亮的小区,归侨邓绍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环境的改善,让他感受最深的还是社区提供的贴心保姆式服务,“之前我们社区文艺队没有音响,干部夜访时一说,马上就给解决了!”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邓绍华的事例只是一个缩影,华侨社区正以安心、舒心、贴心、信心的“四心”工程,为当地群众打造和谐的爱侨社区。
安心
安置房拎包入住居民笑开颜
走进华侨社区居民林庆忠的家,整洁明亮的房间令人眼前一亮。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归国后,林庆忠一家4口人居住在只有4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2013年东盟经开区实行华侨农场综合改革和棚户区改造规划,林庆忠获得了华侨城的一套安置房。如今住进124平方米的新房里,一家人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华侨城社区现有6500多名居民,80%以上的居民是华侨农场综合改革和棚户区改造搬迁的农业职工。为了让安置的居民获得更为舒适的生活,开发区管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开发区管委会对搬迁入住华侨城小区的职工采取以合法旧房面积置换同等新房面积的方法,同时赠送室内基本装修,让搬迁的职工拎包即可入住。此外,还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发放商铺收益金等举措让居民安心入住。
贴心
开展“夜访” 沟通实现零距离
“以前住平房,遇到问题不知道要找谁。现在干部经常来到我们身边,有问题都可以向他们反映。”华侨社区居民陈珠定说。听民情访民意,是华侨社区为社区居民办的又一件贴心实事。
为更多了解居民需求,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华侨社区开展“社情民意夜访”活动。从2014年4月14日开始,社区党总支联合社管局等有关部门人员,利用每周一至周四19:00—23:00的时间,组织人员30余人分成14个工作小组深入居民家中,倾听居民心声。共收集小区物业相关、公共场所建设、搬迁政策、民生等方面的各类意见建议共760余条,并向开发区党工委反映。
在此基础上,还向所有住户发放《社区居民服务指南》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开通社区信箱、社区热线,建立了居民QQ群,让每个家庭向社区反映问题有渠道、想提意见有机会、寻求帮助有人管、自身利益有保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舒心
打造特色侨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每天晚上7时30分还不到,华侨小区内的“夜生活”就开始了。居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广场上跳舞健身,或是打羽毛球参加体育锻炼。自从有了健身广场和健身设施,小区的夜晚不再冷清单调,而是变得热闹又健康。
东盟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重视社区文化载体建设,除了专项活动资金,每年投入惠民资金20万/个社区,用于社区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投入近2亿元修建了大帽山城市广场和小帽山美食广场,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大帽山湿地公园、大型儿童游乐场农贸市场,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品质,方便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6名抬棺者进入葬礼现场据外媒3月30日报道,近日,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一个葬礼上,出现了离奇的一幕。死者的遗体突然从棺材中滑落下来,掉在路中间。而6名抬棺者竟然毫无察觉,一直往前走,直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