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是历史必然 邓伟志
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共同推动着文化融合和人文共同体的建设,使得文化迁移、文化交融,使得人文共同体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
文化融合,先有事实,后有概念
自古以来,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产生了数不尽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同一民族内由于微小的文化差异也会引发一场争斗。争斗有胜负之分,但也可以认为没有胜负之别,因为在争斗过程中,胜方也要付出惨重代价,有时说不定会付出比败方更大的代价。几十年前,有位世界级未来学家通过对70多个国家的观察和分析,预言将来的战争不是经济利益冲突,而是文化冲突。这话虽不全对,却有一些合理的成分。文化冲突是对地球村的破坏。古人的冲突用射程只有几十米远的弓箭,今后的冲突会用射程为几十、几百、几千公里的导弹、原子弹,杀伤力堪比文化、文明的粉碎机。因此,英国学者泰勒和美国学者林顿先后提出“文化传播”理论,认为文化会从一个群体传播到另一个群体。传播一般要经过“接触→选择→采纳”三阶段。在林顿的思想里隐隐约约含有融合的意思。文化传播到今天,学界更应认真研究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用文化交流与融合缓解文化冲突的强度和烈度,削弱文化惰性和文化迟滞,从而进一步减少文化冲突。文化交融是时代使然,是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必然出现的璀璨产物。
网络化推动文化融合
古代有个家训叫做“父母在,不远游”。这在那个年代是有深刻道理的。子女远游了,父母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坐轿子、坐马车想赶也赶不回去。再说,父母也无法把家中情况告诉子女。父母在家叫苦,子女在外优哉游哉,怎么行呢?可是今天不同了。你不管跑多远,都可以与父母通过视频对话。子女在万里他乡,照样可以通过网购,请外卖给父母送上热饭热菜。网络发达了,固定宽带光纤家庭全覆盖,渗透率激增,接入速率激增,5G基站数量激增,全世界76亿人已被“一网打进”。交通通信工具越发达,文化融合得越紧密。电话交流,视频会议交流,线上线下交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通管”,天涯真正若比邻,海内处处存知己。
量子互联网的出现,在传输速度、信息容量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灵敏度极大提升,远程医疗高精度,设备不受物理空间分布上的限制,通信网络的范围扩展到了太空。不仅如此,量子互联网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探索宇宙星系,探索超新星、脉冲星、地心,探索人体奥秘,从而提高人类的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人文交流的档次和内容。
(节选自《北京日报》)
新闻推荐
【作家档案】约翰·伯格(1926-2017),英国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美术创作,1948年至1955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