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美好,何惧一个人上路 读《一个人的朝圣》□刘清竹
《一个人的朝圣》(英)蕾秋·乔伊斯(Rachel Joyce)著,黄妙瑜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6月出版
“你一定要有信念,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读完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加油站女孩对主人公哈罗德·弗莱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耳畔回响,像一只不轻不重的小鼓,时不时地敲打着我的心。
朴素直白的语言,闲话家常般的叙述,就像每一个人正在经历的琐碎平淡的生活,有些乏味,甚至有点啰嗦——这是刚开始读《一个人的朝圣时》时的印象。然而,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每一个云淡风轻的用词,每一处看似随意的风景,都别有深意,意味无穷。于是,你会在书页的翻动中反复咀嚼,会在读完一遍之后忍不住从头再来一遍。
或许,每个人经历的生活或许都大同小异,关键在于,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是和另一半相顾无言吃着味同嚼蜡的早餐,翻着千篇一律的报纸,把每一天都过成波澜不惊的昨天?还是愿意为一个小小的理由尝试打破习以为常的惯例,勇敢地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哈罗德选择了后者。从给远在六百多英里外的患癌朋友寄一封回信,到决定步行去看她,直至用了87天,徒步从英国的最西南一路走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哈罗德经历的,是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更是思想和灵魂的洗礼。
87个普通的日子,无论烈日暴晒,还是狂风骤雨,哈罗德只做了一件世界上许多人每天都在做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可就在这样简单的动作背后,他每时每刻都饱受着疼痛、饥饿、疲惫、孤独、恐惧,甚至是绝望的煎熬。
哈罗德只是一个普通人,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我们一样,是一个缺乏爱的儿子,一个不会表达爱的父亲,一个木讷无趣的丈夫,一个有可能患老年痴呆的六十五岁老人。他和妻子最初美丽的相遇和浪漫的爱情,在长久的平淡琐碎和误解抱怨中支离破碎。他在岁月中丢失的,也是我们正在失去的。他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或许就是我们之中的某一个,看似光鲜绅士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苦痛——没有孩子的缺憾,失去爱人的悲伤,貌合神离的冷漠,自以为是的空虚……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经历艰辛疼痛,但痛苦显然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宰,善念和美好才是。
哈罗德就是凭着“只要坚持步行过去,奎妮就一定能活下去”的坚定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最初的犹豫和彷徨,并以此收获了一路上短暂邂逅的人们的支持鼓励和善意的帮助。一路上,他看到了曾被无数次无视和忽略的美景,找回了遗失很久的那些关于爱和美好的回忆,旅途的痛苦和生活的不如意渐渐被美好的回忆温暖。他终于在执着的善念和美好的希望的指引下抵达了终点,他终于在一个人朝圣般的旅途中获得了救赎,他平静却真诚地向老友奎妮告别,从此,再无遗憾。他终于在放开过往之后敞开心扉,重新把妻子和爱情拥入怀中,可以毫无负担地为一个莫名的理由开怀大笑。
从最初嘲笑他天真,到心疼他的疲惫,直至敬佩他的执着,勇敢地走出自我的哈罗德,的确值得拥有一个大大的拥抱!
或许,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偶尔也需要像哈罗德那样,勇敢地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朝圣之旅,放下执念,直面真心,与纷繁陈旧的过往握手言和,在简单自由的旅程中找回本心和真我,用力感受爱与希望,在不断前进与回首的路上努力尝试宽容别人,也宽恕自己。
“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短,你若心怀美好,又何惧一个人上路?
乔伊斯和她笔下的哈罗德,一直在前方指引着迷茫困顿的我们。
新闻推荐
赵清沈成兴一般情况下,血管从20岁就开始老化,当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时候,这种衰老便会提前加速。当年轻的冠心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