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旅行青蛙”刷屏,孤独是催化剂?

济南时报 2018-01-25 14:19 大字

近日,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手游在朋友圈中刷屏。因为操作简单、节奏缓慢,这款游戏也被网友戏称为“佛系养蛙”。(1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作为一个曾经玩过“偷菜游戏”的人,我也下载了“旅行青蛙”,但玩后发现,其实没有多大的意思。没有社交圈子,没有人机互动,无需彻夜练级,简直没有一点挑战。但仔细想想,这或许就是其流行的原因。

前段时间,舆论场流行“佛系青年”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佛系青年”与“旅行青蛙”背后的社会心态有着“近亲关系”,反映的都是现在流行的怡然自乐的“冷淡风”。区别在于,“佛系青年”让人看到了不思进取,而“旅行青蛙”让人看到了孤独寂寞。甚至有人说,这只“旅行青蛙”像极了在高楼大厦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小蚂蚁”。

孤独是一个流行词。最近,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国人的孤独问题,专门任命了一名“孤独大臣”。据英国“孤独委员会”报告,6600万英国人中有900万人常常感到孤独。专设政府大臣来“终结孤独”,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孤独是一种病”。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大流动时代背景下的青年,他们感慨着“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黄昏”。理解了无法稀释的孤独感,或许就能够理解“旅行青蛙”的流行。

当然,一种流行现象的产生,很难说是一种因素的结果。正如那些玩“旅行青蛙”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仅仅是因为好玩。但无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流行孤独的时代。人们习惯上感慨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认为他们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圈子,没有什么娱乐,有着严重的空巢感。其实中小城市的青年,包括那些拥有家庭的人,何尝没有一种孤独感,何尝不需要化解孤独?现在孤独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化解孤独也应该成为社会共识。

任何一款游戏,都有其生命期,“旅行青蛙”的流行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不可能永远流行下去。对于痴迷“旅行青蛙”的人来说,终要走出游戏、直面现实。这也提出了一个需要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容,即在现实层面建立反孤独机制。说到底,就是更加重视人的精神需求。不过,既有享受孤独生活的能力,又有融入公共生活的自在,可能才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标配。 (毛建国)

新闻推荐

福尔摩斯新故事 上锁的房间7

□【美】劳拉·金那天天晴日暖,我路过船上的白色帆布遮阳棚时,母亲的影像突然浮现在我眼前。她穿着男士裤装,戴着一顶宽檐草帽,上边装饰着一朵硕大的橙色丝绸花,看上去有些滑稽。她脸上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