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求医,先过社区医院这关
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我们终于奇迹般地拿到了医院的门诊名额。□佩佩单(英国莱斯特咨询师)
养大儿子的时候一帆风顺。到了小儿子这儿,一出生就各种过敏生病,实在是让我措手不及。从此我们一家踏上了跟医生医院纠缠不清的道路。
中国有句话叫便宜没好货,而英国医疗免费。其实制度上看着是不错的:社区诊所会定期派健康访视员(就是护士或者助产士)来家里看新生儿是不是受到了合适的照顾,父母也可以趁这个机会跟医护人员沟通孩子的健康问题。
然而没什么事还好,一有个什么事,就感到了深深的无力。小儿子出生的第一周开始,爆发了严重的湿疹,喝母乳就一直呕吐,喝奶粉就会整个脸肿成猪头。我们从第一次例行检查开始,就提出孩子是否可能乳制品过敏。
来的护士可好,坚决说不是的,一定是我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所以要求我做个记录,每天吃了什么都要写下来,然后让我好好喂着,孩子吐了就让他休息一下,过会儿接着喂。
因为她态度那么坚决,又是专业人员,我就乖乖照做了。然而事实证明,我果然再一次高估了她们的职业能力。因为无论我吃什么,儿子都会喝完奶就吐,湿疹更是严重到局部感染的地步。
其间,我们大约去了三四次社区医院,每次都是给不同的药膏,到最后医生甚至怀疑是沐浴露有问题,给我们开了沐浴露的处方。这事儿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再也不需要买小孩沐浴露了。可惜并没有任何效果。
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我们终于奇迹般地拿到了医院的门诊名额。真的不是我不带孩子去医院,而是英国看这种病症,首先要去社区诊所,社区医生觉得处理不了,才会介绍去市里的大医院。没有介绍信我们自然哪儿都去不了。
至于为什么不去看收费的私立医院,无非也就是因为我已经百分之百确定儿子就是乳制品过敏,所以无视了医生的意见,把所有奶制品都停了。他的湿疹终于开始好转。到这个份上,我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花几千大洋仅仅去证明社区医生学艺不精。
门诊的结果显而易见,乳制品过敏。医生开了一堆处方奶粉给我们,这事儿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我再也没有买过奶粉。每个月可以去药房免费取八罐特制奶粉。一罐大概是四十英镑(人民币三百多元)。
儿子现在每天吧嗒吧嗒喝奶喝得欢乐的时候,我总是向他投去无限同情的目光:真是险遭免费医疗制度坑害的一代啊。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