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宣讲弘扬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
□季 评
新一轮的百姓宣讲决赛已经圆满结束,这是济南市连续四年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百姓宣讲始终坚持百姓讲百姓事、百姓讲百姓听的宣讲模式,植根群众、展现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感召力,是理论宣讲植根群众沃土之后开出的芬芳之花,更是一场弘扬时代精神、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生动实践,在蓬勃的社会发展大潮中发挥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的巨大作用。
宣讲台上宣讲的主角,来自群众;台下聆听的受众主体,也是群众。百姓宣讲,创新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理论的“利器”交到群众手中,是群众路线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生动实践。
济南市百姓宣讲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基层的群众。他们既有一线民警、社区工作者,也有环卫工人、大学生村官。他们常年生活、工作在基层,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他们来自于群众、代表群众,吃百姓饭,说百姓话,和群众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是群众最忠实的代言人。群众见了他们最亲切,对他们的话最信任,对他们讲的道理最听得进去。可以说,百姓宣讲活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行动模本。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持久最伟大的。毛泽东同志经常说,必须先向群众学习,然后教育群众;必须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只有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知识,才能具体而有效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
百姓宣讲,来自百姓,最终也融入百姓。他们走进基层,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和乡村,把在生活中发现的真善美,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事件,本地的道德模范、凡人善举、最美故事等,找准最契合群众心理的切入点,娓娓讲述给群众听。他们以小见大,广泛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分享时代梦想,使之在群众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在无形中引导、规范、滋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百姓讲,讲得头头是道;百姓听,听得津津有味。百姓宣讲的形式,不但拉近了理论宣传与普通群众的地理距离,更让普通群众从理论宣传的体验者变成了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百姓宣讲,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让广大群众掌握,以接地气的形式,把艰涩的理论抽丝剥茧呈现给群众,让群众轻松掌握理论的“利器”,做到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在联系群众、沟通感情、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百姓宣讲,采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话语体系,以感情之真和距离之近感染人、打动人,赋予理论情感的力量。通过真人、真事、真心话,从小故事中见大道理,从一滴水中见太阳,让百姓为时代代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时代洪流。
相比于其他理论传播,百姓宣讲的独特魅力在于真和近。真,宣讲成员讲的都是真人真事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说的是真心话,流露的是真感情,让人感觉特别真实。近,宣讲成员讲的事,离听众特别近,因为他们都是平凡的工作者,讲的是各行各业的点点滴滴,贴近听众自身的生活工作。感情真,距离近,符合了思想感情传播的“梯度最小原则”,即大家越是接近,感情越是能够引起共鸣,接受传播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百姓宣讲活动具有独特的感染人心力量。
宣讲团的成员们,因为来自草根,表达真情,所以说的是群众语言。群众语言不同于面目可憎的八股语言。群众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民意,充满智慧。能否运用好群众语言,看起来是文风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作风问题。很多理论工作者感觉很难和普通群众沟通,他们说得天花乱坠,群众听得索然无味,原因就在于两者处于不同的语言体系。科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但从来都不拒人千里之外。百姓宣讲中,宣讲成员熟练运用鲜活生动、带有泥土气息的群众语言,把大的化成小的、远的拉成近的、宏观的分解成微观的,把党和国家层面的联系引申到个人层面,把深邃的理论用浅显的语言讲清楚,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从而使群众对理论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自觉自愿地实践。
群众最具有首创精神。百姓宣讲的主体来自土地、来自生活、来自实践,他们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内涵、引领时代风尚,具有其他宣讲形式所不具备的敏锐优势。他们就像深入社会肌理的敏锐触角,清楚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既能在纷杂的社会中捕捉到群众智慧的浪花,也能切实感知到社会的痛点和弱处,他们既可以忠实地反映这个时代,展现这个时代,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左右着这个时代。一滴水中见太阳,一粒沙里看世界,每一个宣讲团成员讲述的故事,都是这个时代泛起的精美浪花,让人感受到这个时代永远向前的滚滚洪流。
百姓宣讲让百姓的声音得以表达,让正能量得到弘扬,在两个舆论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消减社会隔阂,增进社会共识,促进社会融合,维护社会稳定。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成为各类思想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形成了当今社会“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并存的舆论新格局。在互联网的放大作用下,一些负面信息在民间舆论场被广泛传播、负能量甚至不时占据舆论主流,给公众形成误导,也对当今社会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乏真善美,我们的群众,从来没有放弃传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基层群众永远是这个社会最稳固的压舱石。百姓宣讲,通过宣讲的形式,把闪耀在普通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挖掘、传播、发扬出来,把他们的声音传递、放大出来,让社会听到他们、看到他们、尊重他们,壮大主流舆论声音,让正能量萦绕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故事,带给人鼓舞和激励,充满向上的力量,让人们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主旋律。
“因为未能沟通而造成的真空,将很快充满谣言、误解、废话与毒药。”英国学者的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当前的社会。要削减社会隔阂,唯有加强社会沟通。百姓宣讲,用群众的“身边人”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解答群众心中疑惑,解析政策出台前因后果,看起来可亲,听起来可信,更容易引起社会的情感共鸣。可以说,百姓宣讲,采用的是民间形式,走的是民间通道,表达的是民间情绪,可以对不良社会舆论进行及时纠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畅达互动的政治沟通,消减社会隔阂,增进社会沟通,促进社会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引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社会,日新月异、深刻变化的社会形势犹如风起云涌、波涛激荡的大海,而理论就是这大海中航行者们的指路明灯。百姓宣讲,将这明灯交到群众手里高高举起,指引人们、感召人们,确保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
新闻推荐
英国媒体16日报道,在即将启动的英国脱欧谈判中,欧盟方面准备向英国索要最多600亿英镑(约合5124亿元人民币),被英国媒体调侃为“史上最贵离婚赡养费”。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欧盟谈判团队的多名核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