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观书晓理可养心读书心态随年龄阅历之变而变

黄山晨刊 2016-09-28 00:00 大字

□  江志伟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读书名言,留下了遐思万端: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只能让耳朵获得些微痛快;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只能让眼睛得到些微眼福;只有“观书晓理”的深阅读,才能赏心悦目、入脑入心、颐养天年。

一个问题便提了出来,这就是:到底如何进行“观书晓理”的深阅读呢?英国学者培根早就完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读史可以使人知得失,读诗可以使人巧慧,博物使人深沉,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足以使人变得有气质和有品位。”培根的这段名言为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那就是:必须学会博览群书,必须学会“读史”、“读诗”、读“博物”、读“逻辑与修辞”……必须学会以做学问的姿态去认真读书,才会变得“有气质和有品位”。

有位学者以诗说理,与上述“读书礼赞”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发理以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说的就是读书能陶冶情操,读书能改善性情,读书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书犹药,善读可以医愚”;读书能使笨者聪明,使幼稚者成熟,使单纯者老练,使急躁者心静,使怯懦者坚强,使狭隘者达观,使粗俗者文雅,使高傲者清醒。

在“观书晓理可以养心”的话题中,窃以为最为震撼的还是这么一段读书名言。这是出自清人张潮力著《幽梦影》中的一段读书名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将“读书”与“赏月”产生相关链接,其无比美妙之处,在于非常形象地道出了“读书”的神奇与曼妙;而将“读书”与“年龄”产生相关链接,则更加妙不可言地道出了活到老、读书到老、收获到老的一帘幽梦般的朦胧诗式“幽梦影”般美妙。从“窥月”到“望月”直至“玩月”,实为“观书养心”之轨迹写真,惟妙惟肖地撰述出读书心态随年龄阅历之变而变的幽雅享受。

如此这般幽雅享受,是只属于读书人所独有的。其个中之妙,是只可意会无以言传的。

新闻推荐

自测一下该吃多少碳水吧!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荆晶)“碳水化合物”对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吃多了可能长肉,吃少了又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到底应该吃多少呢?遗传学家沙伦·穆阿利姆在写给英国《每日邮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