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梦中住着更好的自我

桂林晚报 2016-07-24 01:03 大字

《红书》

荣格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乐倚萍

提到释梦,人们往往会率先想起弗洛伊德。不过他昔日的弟子、后与之分道扬镳的荣格却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有谁会较真到将梦中场景巨细靡遗地画下来?痴狂至此,惟有荣格。这本他生前拒绝出版的梦的笔记,就是《红书》。

《红书》的内容真教人叹为观止:或细腻或奇诡的图画、引经据典又离经叛道的对话、想象力与分析并驾齐驱的大段文字,简直就是梦的逻辑。荣格似乎在还原一个梦的世界,包括他的梦境和幻觉。他没想给别人看,但只要翻开《红书》,就如同跌入爱丽丝的兔子洞,瞬间穿越进荣格的梦中。

真实记录梦并不容易。梦回朦胧的既视感一触到文字便烟消云散,相隔几分钟的记忆就已不完整。荣格先是将细节记在一个被称为《黑书》的笔记本中,再仔细转抄到红皮本里,饰以生动插图和花体字。以今天的流行来看,堪称一本风格独特的精美手账。然而,荣格否认他的虔敬是艺术。在他的自传《回忆,梦,反思》中提及,耳畔飘来女声,称之为艺术,荣格当即反驳“不是艺术,是本性!”

的确,《红书》可谓过于真实地记述了荣格的隐秘。梦即真实,在他专业精神分析下层层盘剥。荣格在开篇就道明,他在探索“超理”——— 不受语言和文字驾驭的深层精神,联结了常理和非理。自我的渴望、内在的邪恶或美德、终极真理,都包藏在超理中。

荣格看似天书的文字其实也不难解读,正如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作出的修改,重要的不是为梦中每一个意象寻找隐喻,而是把握梦的主题,将之视为一个整体,看到情感的表达。潜意识具有补偿功能,强调现实缺失的部分,幻象的背面即是真实。如是,莎乐美才会成为以利亚的女儿、荣格的同胞姐妹,两人若即若离地相爱,玛利亚才会成为他们的母亲;教皇、佛陀、血腥女神也能齐聚一堂。自我的渴求不容自欺,那个未见其人的治愈之母,正是梦中指引他思考的灵魂。

手绘图画更是透露荣格内心。假绘画展开精神分析,荣格是第一人,圆圈层叠的曼陀罗的疗愈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荣格自我总结:当他心情烦躁时,圆的外部破损不对称,心情好的时候,则圆润和谐。《红书》手稿同样可见一斑。

后世对荣格潜意识研究的发展,常见诸分析个体心理状态、洞察内在渴望、发掘隐藏的潜能。荣格看得更透彻,因为他早已在自己身上实践了一遍。与父母的疏离、儿时梦魇、自己的双重人格、埋首精神病院、与导师的决裂、爱情的踟蹰、见证二战,当他困顿彷徨的时候,他要寻找出口;而作为一个医人者,《红书》是他默默的自医,伴随他的心路历程,直到他变得豁达通透。他说:“我的一生就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寻找超理的积极想象中,他收获了青年时代孜孜以求的隐秘:关于人格、阅历、希望。

英国当代心理学家安东尼·史蒂文斯声称:“如果一个人能以荣格发现的那种方式来探索和直面潜意识,就会使这一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为荣格的梦配上标准答案是次要的,他是范例不是解药。每个人的梦其实都像《红书》那般震撼,里面住着潜力无穷的自我。内省时与之交谈,谁说不是另一条通途?

新闻推荐

《福楼拜的鹦鹉》

[英]朱利安·巴恩斯著译林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