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再故地重游

宜宾晚报 2015-11-09 20:53 大字

□ 郭宗忠

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是好的,可是多少价值不可低估的古迹都云消雾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与它的古老建筑,它的一草一木,它的人文连在一起的。

记得多年前读过一位英国作家的散文《故地重游》。

写的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大约记得作者在故地重游时感到物是人非,因而触景生情,生发出一些思念和美好,历历在目的往事有了旧景物的依托,作者也似乎回到了从前,回味无穷。

后来,我也想故地重游,想再回到年轻时的海边,找回那些年轻的岁月和情怀。可惜,当我十几年后再回去,那些曾经漫步的沙滩成了游乐场,那些海滨被拥挤的高楼大厦逼仄进了大海的涛声里。面对这片似是而非的海滨,海水好像一下子冲淡了我日思夜想的美好回忆。

最让我痛心的一次是十二年后回到第一次读大学时的母校———位于长春工农广场边上的空军航空大学。没想到,一切都陌生了!我读书的白桦林没有了,红砖垒砌的回字形教学楼也没有了,校门口那棵秋天火红的黄栌没有了,连那座古色古香的俄式楼房也没有了……这座城市开辟的所谓的中轴线路一下从偌大的大学中间贯穿过去,校园一分为二,一切都不再是从前的样子。我的林荫小道,我的操场和图书馆,一切一切的美好记忆,都像被一场噩梦劫走了一般不再回来……

从此我发誓,不再故地重游。以致于去年七月,母校和同学们召集我们举行毕业25年的聚会,我也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我还要去抹掉剩下的一点美好记忆吗?也许再一次回去时,连那些街道的名字也已经改掉了,包括那条通往南湖的桥,是否又在不停的改造中,让城市自己也失忆了?

不但是远处,就是我居住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里读书时,出门就是白颐路,是从白石桥到颐和园的非常著名的一条道路,路两边是高大的大杨树,把整个路面和人行道遮掩住,更挡住了夏天的毒太阳。那时,我们从魏公村骑自行车去北大、清华听课,或者圆明园、颐和园游玩,都是在树荫的呵护里,看看周边的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胡同,对帝都有着深深的敬意。

然而,我们在这里读书不到半年时间,伐木声、推土机声,就将整条路笼罩在乌烟瘴气里,然后树木没有了,林荫道也没有了,一切变得空空荡荡。让人似乎感到,这些地方,你只要一周不去,再去时,你就不知道是在哪里了。

我不是那种老旧的守旧派,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是好的,可是多少价值不可低估的古迹都云消雾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与它的古老建筑,它的一草一木,它的人文连在一起的。

我们以前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县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民族的印记,现如今,无论高铁开到哪里,去了哪座城市,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让人索然无味。

我们又开始回去追逐平遥古城,去丽江,去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去兴城古城,去北京越来越少的古老胡同,去抚摸它的一块砖石,感受岁月的沧桑,去找回我们身边丢失的最珍贵的东西,却已经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似乎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胎记,被人为地抹掉了!

留住那些仅存的历史遗迹吧,给它们让让路,也许就是为一个民族留下了一条永恒之路。

新闻推荐

快递催促签收急 到手发现有个漏洞

李女士的包裹外的洞,一只手可伸进去近日,家住锦江区蜀都花园的李女士很苦恼。前段时间,女儿从英国快递回来一箱物品,回家后还未拆封,却发现外包装盒子上有个洞,李女士打电话给中国邮政EMS,希望...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不再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