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戏台上岁月长
□彭忠富周末,剑南镇古戏台前方的院坝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式椅子。一茶一座的藤椅是两家茶铺提供的,它们位于古戏台的左右两边,可谓占尽地利。对于戏迷来说,这当然是件好事,站着或者蹲着看戏,那滋味可不好受。现在演员唱戏都配有麦克,嗓子一开,那些抑扬顿挫的唱腔就从音响里流淌出来,在院坝里回荡,因此有些戏迷干脆就坐在了古戏台斜对面关帝庙正殿的台阶上,照样听得如痴如醉。
这段时间,古戏台上要演出十场折子戏,我比较熟悉的有《定军山》《三娘教子》和《铡美案》。这些折子戏,只要看见戏名,你就知道大致是些什么内容。唱川戏的都是一些票友,他们平日都在茶馆里唱,只不过没有开脸着戏服,俗称摆围鼓,但唱念做打丝毫也不马虎,锣鼓弦子更是有板有眼。
每逢下午摆围鼓,戏迷们都慕名而来,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跟着演员哼着熟悉的唱词,似乎自己也完成了一次帝王将相般的穿越。戏迷们的喝彩叫好声,让演员们唱得更加带劲。久而久之,演员们的川戏唱得更好了,一批戏迷也过足了戏瘾。
古戏台上铿锵锣鼓一响,演员们就开始粉墨登场,戏迷们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盯着台上演员的举手投足,嘴里念念有词,似乎自己也是个角儿一样。一位矮胖的老人边吧叶子烟边说:什么是舞台艺术?就这两把刷子也敢出来挣钱!”附近的戏迷都转过脸来看着他,老人继续说,唱戏假不得,千百双眼睛盯着你,稍有瑕疵,就是糟蹋川戏。”大家点头称是,戏迷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只要古戏台上唱川戏,十里八乡的戏迷们都会闻风而动,互相转告。这可跟在家里看戏曲碟片不一样,演员就在戏台上表演,距离不过咫尺之遥。
看到精彩处,还可叫声好!关键是看戏的戏迷多,大家还可以互相交流,找找知音。
川戏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数百年来滋养着蜀地百姓的生活。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在舞台上轮番上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蜀人的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绵竹属于川西平原的一部分,自古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因此其文化基因跟成都一脉相承,老百姓特别注重享受一种闲适的文化。喝喝茶,听听戏,晒晒太阳。或者下下棋,看看书,喝喝酒,聊聊年画。
或者什么也不聊,就干脆叫上一杯茶,躺在茶坊的躺椅上打个盹,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慢悠悠地溜走了。他们觉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过日子。因此,本地出现如此华美的戏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戏台各地都有,但剑南镇的古戏台堪称精美绝伦。古戏台建于明代,呈斗拱形结构,飞檐翘角,动感明显,充分展示了传统建筑的雍容华贵,专家称这曾经是川西最精美的古戏台,可惜在解放后毁于人祸。所幸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先生1910年拍摄过古戏台,于是根据他的照片进行复原修建,这才有了今天的古戏台,这才能够周而复始地演绎那些历史的回响。
新闻推荐
桑德拉·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