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勿舍本逐末—— “形之新”更要“质之深”

柳州晚报 2012-10-24 06:08 大字

按人力资源管理师宋章玮的说法,潮课”本质上是因材施教,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施教内容进行引申拓展,将教授知识与学生互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寓教于乐”。从这点看,中国潮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生事物,备受追捧并不能掩盖目前“潮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语境中,对一些潮课,上过课后大呼“上当”的也大有人在。

据报道,福州大学学生

李某曾选修《猜灯谜》。

“当时以为猜灯谜应该会讲讲猜灯谜的技巧和灯谜文化吧,可选了后叫苦不迭”,他说,上课都在互动猜灯谜,但没有多少同学愿意玩。他总结说,老师开课想法挺好,但 是效果没出来。而另有高校学子也诉苦,曾选修“装饰绘画基础”,可几堂课下来,眼巴巴盼着老师讲授“实战”技巧 、演示绘画方法,但从头到尾,老师根本就没拿起过粉笔,仍是照本宣科。

其实,即便在潮课比较成熟的国外,一些潮课也备受争议。如英国南泰晤士学

院的《都市性感高跟鞋》课

程,旨在“教年轻女学生正确穿高跟鞋,为进入商界和社交圈做好准备”。因“只迎合虚荣心,浪费时间和金钱”,一度被批“荒唐”。

对于部分潮课的“欺世盗名”,有网友还编顺口溜揶揄道—— —高校课程出奇招,老师学生赶新潮;谈情说爱玩游戏,老爸被骗掏腰包。一些学者不无忧虑地称,“潮课”势头下隐藏着诸多担忧,因为学习知识还是必须扎扎实实下工夫,不能光靠搞噱头,一味迎合新潮,易致学风浮躁。

对此,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崔中波指出,国内问题在于,许多高校只看到了国外大学开设课程名称的别具一格,却忽视了人家教学过程的内涵,比如“行走的艺术”是教师带领学生们穿越自然保留地 、战场 、墓地,在户外漫步而不是在教室正襟危坐。

这也提醒我们,潮课”既然能激发学子兴趣,确有可取之处,但绝不要只是赚人气的手段,而偏废了教育本身。一句话说,就是要“形之新”,但更要“质之深”。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42光年外疑存生命行星 欧洲天文学家为其命名“超级地球 ”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