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给“不听话”的老子叫声好

攀枝花日报 2012-07-24 08:28 大字

□付瑞生

新民晚报报道,魏先生见一男子抢劫女子的包,追上去帮忙将男子制住,将包夺回。不料,被抢女子连声“谢谢”也没说,拿起包转身就走。于是儿子教训老子:“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但是,老子就是不听。魏先生说,“我给娃说,以后遇到这种事,就算被救的人都没说‘谢谢\’,爸也会去做!”

这个老子有勇气更有担当,让人钦佩。当然,儿子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不但有点道理,而且是血和泪的总结。远的有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不仅看祥林嫂,也看革命义士。身边人的痛楚和革命的激情都打动不了他们,此为冷漠的心、麻木的魂;近有邓锦杰勇救一家三口溺亡,被救者漠然地选择了离开。我想,儿子教训老子,因为老子不会与时俱进。因为在儿子口中,这是一个坏人的美好时代,却是好心人的艰难时代。

也许是我们已经在冷漠症中浸淫久了,我们对“少管闲事”都习以为常。但这绝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必须正视我们历史的沉疴,文化的病毒。林语堂《中国人的冷漠》中特别谈到,中国母亲对儿子的临别嘱咐往往是“少管闲事”。中国人固守的冷漠态度就像是英国人随身携带的雨伞一样。中国青年和外国青年一样都热心公益,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热血志士,他们也热衷于“参与公共事务”。但等这些年轻人到了25~30岁之间的某个时候,大家全都变聪明了,变冷漠了,而冷漠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老练和有教养的重要标准。

从这个角度说,这个倔强的“老子”的确是个另类。他没有彻底变“聪明”、“老练”并且“有教养”。他还是充满一腔热血,并且甘愿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他没有被内心“平庸的恶”所打倒。这两天,在北京滂沱的大雨中,有“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闪烁的双跳灯,有派出所所长李方洪因公殉职,有微博守望相助350孩子脱险……他们都没有站在原地成为时代的旁观者。有知名评论人因此写道,人性就在那里,人性就像夜明珠,平时平淡无奇像块石头,关键时候却显示光辉。

以前是母亲嘱咐儿子“少管闲事”,如今是儿子教训老子“少管闲事”。听起来有点悲哀,但这至少说明这一代人当中有一些人,或为人子,或为人父,他们都“不听话”,他们都爱管闲事,他们勇敢地担当了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现在的问题是,儿子们、女儿们能否战胜冷漠之心,遵循“不听话”的父辈们的足迹吗?

(据7月23日《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两兄弟扛来三线建设文物

本报讯(实习生邹小莉文/图)“这是当年成昆铁路建成后,我爷爷从工地上背回来的。”11月6日,大龙潭乡干坝子村大保哨的毛从辉两兄弟给文物局扛来了一口大锅和一口水缸。毛从辉介绍,他的爷爷当年作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