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电影学院那几年” ——揭秘“张艺谋”们鲜为人知的校园生活
新华社记者 周宁
他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10月21日,北京电影学院即将迎来60年校庆。喜庆的时刻,他们向记者敞开心扉,回味那鲜为人知的校园生活,有喜悦、有苦涩、有感悟、有忏悔。从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中国电影发展的脚步与脉搏。
张艺谋:从“我骂别人”到“别人骂我”
我是78级摄影系学生。在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带自己的作品回母校与师生交流是一项传统。记得我上学时,看片子毫不客气,骂声一片,有时都会把师哥骂“哭”,他们经常一出放映室就发誓再也不回来,因为伤心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确挺“愤青”。
不过,现在也一样,电影学院的学生一见张艺谋又带新片回来了,一定是该骂还得骂。这种学院式的传统其实很好,呈现出开放、自由讨论的空气。
我们这代人,之所以做了些事情,坦率地说,一要感恩时代,因为我们的父辈在动乱中没机会创作,并非无能,而是时代受限,而我们三生有幸;二要感恩学院,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张艺谋,对母校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陈凯歌:我的电影理念在学校就已形成
我是78级导演系学生。刚入校时,我感觉老师有强烈的工作欲望,虽然技术条件很差,但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在导演系上课时,系主任张客老师为了让我们深刻理解近景、中景、全景的含义,自己做了个木框,走到每位同学面前说,这就是特写,让我对电影有了感性了解。大学期间,我和同学都念了很多书,有时一天要念一本,四年下来,我至少读了上千本书。
最可贵的是,在学校电影资料馆每周有两三次电影观摩,能观看一些新片或经典外国影片,之后自由讨论,我从中受益匪浅,打开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我的很多电影理念都是在学校形成的,比如说电影不能是诗,但最好的电影一定要有诗意。只有在这里,我可以探讨电影的本质,也可以在创作上大放异彩。
张铁林:电影学院决定了我一生
我是78级表演系学生。在学校,一群学电影、有志于做电影的人相互感染,一直延续到你的生命中。毕业30多年了,我从没离开过这个行业,是电影学院决定了我的一生。
成长为电影工作者后,我的老师、同学又成为一个巨大的人才网络,支撑着整个电影工业的生产。在校任课的老师几乎都活跃在创作一线,边拍电影边教学,学生作业常常与正在上映的影片有关,实践性很强。与其说电影学院是个课堂,不如说它是电影工厂。
我自己曾在英国皇家电影学院接受四年的再教育,而且还留校任助教。刚入校我的院长就对我说,你是这里第一位中国学生,中国的北京电影学院刚刚加入国际影视院校组织,你们已经融入到全世界艺术教育的洪流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教育在世界上的位置与日俱增。
蒋雯丽:想留级再多学两年
我是88级表演系学生。当时真没想到自己能考上电影学院,来学校的第一天就哭了。四年学校生活转瞬即逝,快毕业时总觉得学得还不够,竟想留级再多呆两年。
我的毕业大戏是《北京人》,这是我第一次演话剧,当时挺嫩的,好像懵懵懂懂就过来了。多年以后,我竟做梦又回到那个舞台,但不知为何死活登不了台,于是在梦里我就哭醒了,可见这台大戏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印象有多深。
直到现在,老师的教诲依然是我的座右铭: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演戏,戏如其人。
黄磊:“处女作”的感觉真好
我是90级表演系学生。我们班的毕业大戏是契科夫的《三姐妹》,那时我们走出校门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公演两场,直到现在都让我引以为豪。之后在这个剧场我又演过很多次,但都没“处女作”的记忆强烈,更没了那份紧张、兴奋的混合感觉。
现在,到任何一地拍戏,在任何一个剧组,一定会碰到电影学院的同学,不管是师哥、学弟,还是老师、学生,我都有家、朋友的感觉。
我选择留校任教,也是受老师们的影响。表演系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最开始对天性、本能的解放,到一个完整角色的塑造,再到大舞台上真正面对观众,学校老师总会把学生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所以才那么执着、那么专注、那么用情。
徐静蕾:好演员并非都是明星
我是93级表演系学生。虽然已毕业13年,但又回到电影学院任教,每次回校上课,都觉得这里才是我的大本营。
学校教育让我领悟到,电影表演既有共性,也要张扬个性。我以往比较忽视形体课,觉得学舞蹈很难,但后来发现形体表达与台词表达同等重要,都是个性的展现。
上学时,我们总要排很多小品,累个半死。我当时想不通:将来演戏,剧本都是现成的,为什么还要自己排?现在自己做了导演才明白,在设计人物行为、研究人物心理、给人物设计动作时,其实都得益于在校期间的小品练习。
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还让我感悟到,好演员并非都能成为明星,它们有很大区别:“造星”有很多偶然因素,不只是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可能你从没学过表演就会成名,也可能你符合某个时代的审美特征、符合某一时期的电影需求而一炮走红,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而成为演员,你必须通过技能培养和自身努力才能实现。演员不会满足于只塑造某一种人物形象,而要不断地集纳、更新,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在这方面肯定会受限。
宁浩:信念成就了我的“疯狂系列”
我是01级摄影学院学生。电影学院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信念。我读书时,电影市场前景并不好,没有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空间,这对很多年轻导演来说,真的挺无望。大家都在想,到底是沿着电影这条路走下去,还是赶快转拍广告、MV或电视剧赚大钱?但是,电影学院一直给我们“一定要拍电影”的希望。郑洞天老师曾说,你只有对艺术真诚,才能变成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有最完美的作品和表达。
现在,我身边的主创基本都是学院的学生,因为我们一起经历过太多的困难,当大多数演员都无法坚持的时候,这帮校友不会走,没他们,就没有电影《绿草地》,更没有后来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可以说,坚持原创的信念始终伴我们走到今天。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徐秉国天资聪颖,获得无数竞赛荣誉的18岁武汉青年康康,自从迷上网瘾后,性情大变,冷漠粗暴,六亲不认,竟然与父亲签下协议,自愿放弃学业,在家闭门专心玩网游(5月29日《楚天都市报》)。天门青年王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