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贺卡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兰州晚报 2009-12-15 20:42 大字

“甘肃首届贺卡文化节”今日正式启幕,为让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贺卡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贺卡文化节系列报道”,讲述鲜为人知的贺卡故事,追踪“贺卡活动节”和“最佳祝福语评选”的即时动态。

当代贺卡起源于英国

“说起贺卡的起源,很多人可能会将其与明信片联系在一起。其实,贺卡的起源是早于明信片的,它是由民间的礼节需求而产生的,而明信片则是由于邮政业务的需要发明的。”省邮政公司函件局负责人说。公元2世纪,古罗马出现了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罗马元老院和全体臣民祝愿国父阿德里安·奥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样,这便是贺卡的前身。中世纪时,各种形式的贺卡相继出现。

当代给亲友寄送新年贺卡的传统,据考证起源于1840年的英国。当时正是当代邮政业开办的年代,两者并行发展。被誉为贺卡发明人的亨利·科尔爵士(Sir Henry Cole)1843年委托当时的画家约翰·霍斯利(John Callcott Horsley)替他设计了售价1先令的首张商业发行的圣诞贺卡,当年总共发行了2050张。借助于当时通用的1便士邮票,寄送贺年卡很快流传起来。

我国贺卡自汉朝延续至今

在我国,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名称有所变化。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为“谒”,东汉后叫“名刺”。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

到了宋朝,由于当时士大夫交游甚广,若登门拜年,耗时费力,因此有些亲友就不用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该卡片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及恭贺话语。

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彦珍说,贺卡是中国传统书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人们表达祝福、传递真情的传统媒介,另一方面它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说起今年贺卡的回归,张彦珍说,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情感的传递需要靠实物来实现,而邮政贺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它不仅仅是一张纸片,更是亲情、友情、爱情的体现,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新闻推荐

强生女继承人 死于用药过度

据新华网消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年仅30岁的全球知名企业强生公司女继承人凯西·强生,于当地时间4日早上被发现在洛杉矶家中死亡。警方初步排除他杀,但确切死因还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