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晋人书风形成背景及特征 薛晓东(肥西)

肥西报 2019-11-04 09:06 大字

时代的痕迹总会深深地烙印在文艺作品之中,有的从各种文艺形式的兴衰即可一目了然,如汉赋、晋字、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而在同一文艺形式内部,时代的风格区别也非常明显,即以书法为例,就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说法,足见时代风格之明显,这是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避免的审美趋同现象导致的。也即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时代审美趋向。“燕瘦环肥"即是汉、唐审美追求不同的一个很好注脚。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晋人尚韵书风形成的背景及其特征。

一般意义上的晋人书法是指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书法。众所周知,稳定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的西晋,由于“八王之乱"而衰落,致使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形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大量的西晋世族及平民南迁东晋。由于世族兴起,皇权衰落,世族生活优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此时期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使得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不断地开发新领域与新学说。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玄学在世族中大行其道,崇尚清谈之风。由此而产生了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之下,晋人书法表现出风流洒脱、飘逸旷达的意象。

王羲之《兰亭序》结字雄秀,点画风流,率多曲水流觞、畅叙幽情的兴致,更有俯仰一世、放浪形骸的感慨。而其诸多手札更是风流遒美,超拔风尘。其点画结体信手拈来,体势多变,不拘常格,望之犹如魏晋名士,落落不与俗同。

王献之《鸭头丸帖》两行一十五字,行草相间,风神散逸,迥然出尘。其特立独行、不唯其父之风于片纸之间可以窥见。王献之之所以能与其父并称且名副其实,正基于此。后世有诸多父子以书法并称,其实往往名不副实,其子对父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其父影子,哪有书法可言?此所以今人但知米襄阳、文衡山,鲜识米元晖、文三桥之故而已。

王珣《伯远帖》行笔峭劲,结体开张,通篇洒脱不羁、舒朗飘逸。王珣本为谢氏之婿,然与谢安不和,导致王谢二族交恶。谢安去世后,王珣仍往哭吊谢安。魏晋风度于此可见。董其昌评其书法:“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由此可见书家是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的,他正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代表,是对时代审美追求的提炼和升华,从而创作出标志着时代的作品,影响并推动后世书法的发展。王羲之如此,颜真卿如此,苏、黄、米、蔡也如此;晋人如此,唐人如此,宋、元、明、清皆如此,今人更如此。

新闻推荐

印度成功试射两枚巡航导弹

新华社新德里10月23日电(记者胡晓明)印度空军21日和22日通过移动平台成功试射两枚“布拉莫斯”地对地超音速巡航导弹。印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