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女道教文化的消亡与再现

广安日报 2017-06-18 04:05 大字

远观慈航宫,四周植被茂密。唐明摄

□刘敏/文唐明/图

龙女镇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道教文化积淀很深。据当地人介绍,历史上的龙女镇,没有佛家的寺庙,也没有儒家的文庙,唯一可见的就是道教的宫观。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嘉陵江边一个小小的乡镇,竟分布有5座道家的宫观,即龙女寺(名虽为寺,实为道家宫观)、禹王宫、川祖宫、万寿宫和慈航宫。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黄老哲学,创教人张道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它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修道成仙为终极追求目标。道教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关怀和教育世人的功能,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信仰浸染,宗教理念已深深地融入人们的血脉,让世人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熏陶中享受生活、创造未来,且早已成为广大信众自发追求的精神生活方式和促进心灵和谐的内在动力,并以此规范信众的言行,以达到“日用而不知”的境界。

永远的龙女寺

在嘉陵江流域,凡及龙女寺者,多有知晓。关于龙女寺,民国《新修武胜县志》是这样记述的:“八里市街后,曲绕螺蛳堡,出自生桥入江。桥头为龙女寺,建自明初。嘉靖三十五年,巡抚刘汉儒题‘安澜古迹\’匾额,龛龙女像。座下有穴,通大江,隆冬水涸,江中隐约见石穴石梯,传为龙女栖处。清初,有市民晓起,屡见奇妆女坐江心磐石上,蹇裳而浣,近视渺然。乃于康熙五十九年鸠工培建,庙将落成,缺一柱。庀他材率不中度。适江面漂独木至,尺寸密合乃取用之。道光庚子岁,寺中乩鸾著灵,降丹经秘籍数十种,间亦有诗文可诵。寺有楹联为关帝鸾书,每幅十数字成于一笔,豪迈飞舞,墨迹尚存。”

县志的这段记载,让我们知晓了龙女寺的始建和维修过程,也获悉了一段有关龙女的神奇传说。然而,更重要的是龙女镇是以龙女寺而故名,而龙女寺则因龙女而名。虽然这座神奇的道观已不复存在了,但它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其影响力却是难以消亡的,它是永远的龙女寺。

传承道教文化的慈航宫

龙女这座具有深厚道教文化底蕴的乡镇,历史上的辉煌虽不能再现,但重建的慈航宫道观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中仍可想见该镇道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是对龙女道教文化的再现与传承。

慈航宫坐落在该镇后山的山腰上,正面面对着滔滔不息的嘉陵江。据当地人介绍,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却形成了慈航宫道观建筑群,系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三代宗字辈弟子、主持陈宗淑坤道重建。

慈航宫,是纪念道教人物慈航道人的建筑。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称慈航仙姑真人,也称慈航大士,是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也是其门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本来是道教的慈航道人,佛教却称之为观世音菩萨。观音最初是中东地区的一个神的信仰,后来传到印度,在佛教中演化成了观音,是慈悲的象征,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佛教影响最广的一个菩萨。需要注意的是,佛教各个派别都很推崇观音,藏传佛教布达拉宫就是观音的道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吸收儒道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最后相互认同。在道观的塑像中,慈航道人与观音菩萨是有区别的,最直观的就是观音菩萨神像的胸口位置有一个佛家的“卍”字,而慈航道人的神像没有。

新闻推荐

“小巨人”出生时身长0.63米如今8岁接近2米

卡兰和学校的同龄学生站在一起,看上去“鹤立鸡群”。晨报讯印度密拉特男孩卡兰·辛格2008年出生时身长63厘米,体重7.8千克,以最高和最重的婴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他已经8岁多,被认为可能是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