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妈妈
李婧,跨界自由撰稿人。曾为某大型国企人力主管,后为写作辞职。现在创业并发起“100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豆瓣@mumudancing,微信公众号:鹿之角。
看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走出电影院,我发现很多人的眼睛都红了。
其实我也是,观影过程中哭了好多回。被父亲的疯狂打动,被两个女儿的毅力打动,更被父女情深打动。回头再看影评,影片中父亲对两个女儿的教育方式引来了很大争议。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他的疯狂“移情”——将自己挫败的梦想转嫁到女儿身上,从小给她们限死一种选择,并且为了这唯一的选择,将她们逼到绝路——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训练,禁止一个女孩童年该有的娱乐活动,逼迫她们剪成短发遭人耻笑……种种疯狂行为,在许多观众看来太残忍,太不可理喻。
父亲错了吗?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个喜剧,最终我们一定会迎来“好”的结果——女摔跤手冲破重重障碍获得冠军,抵消父亲对她们所做的残忍一切。但如果这不是一出已经预设好的喜剧呢?如果这个选择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观众还会不会原谅父亲的疯狂?我不禁思索。
回想起我小时候,我的母亲其实也像影片中这位父亲一样,多少“移情”了她的梦想。因为她不会乐器,所以渴望自己女儿能学会乐器,有一技之长。因为她不会游泳,她渴望女儿能学会游泳,获得求生技能并享受这项运动的快乐。母亲很坦诚,她说正是因为她不会,所以希望我不要像她一样“一无所有”,她才愿意付出所有时间,陪我去学习二胡、学习游泳,当别的同学都在周末玩过家家时,我却背着琴盒去老师家练习一整天、甚至整个假期。
我记得母亲对我最残忍的时候,是我刚学游泳时。我第一天就有放弃的念头,她看到我在泳池里只戏水,不练习,很生气地把我叫到岸边,一个猛劲把我推进水里。我呛了一鼻子水,她再喊我上去,再把我推下去。就这样,不断让我适应。我被她的疯狂吓坏了,她说如果我还在玩耍,从今天起就不再带我游泳。我哭着求她继续给我机会。自第二天起,我就克服了把头闷在水里的恐惧,真正开始学习游泳。
这件小事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当然,其他许多事也是如此。母亲为了让我学会写作文,叫我写一遍、改一遍、抄一遍。当别的孩子用二十分钟就能完成作文去玩时,我却需要为一篇作文花上一整天时间,放弃娱乐。当我看到《摔跤吧!爸爸》中的这位爸爸时,我想到的是我的妈妈,她也一样疯狂。
在这么多的练习之后,我有没有如愿成为一个游泳运动员或成为一名音乐家呢?并没有。如果按照电影的套路,疯狂的妈妈在我身上做的一切可能走向了一个失败结果——但很奇怪的是,当我长大后,虽然我没有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没有获得冠军,我却十分感谢母亲的疯狂教会了我一件事——意志。
要做成某件事的意志,为之付出、为之疯狂、为之不顾一切地忘记周围其他人的举动,母亲教会了我这件事。
“这件事”在我二十几岁时看似没有太大的用场,因为我和许多人一样,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变成社会中一颗普通的“螺丝钉”。除了每天朝九晚五的勤奋工作,我仍在继续维持的就是写作。这十年如一日的举动没想到在某一天突然成为我的命运转机,当我彻底明白我想要做的事、想要实现的梦想与写作有关时,我就拿出了当年一定要学会游泳的意志,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置身于险境,放手跳了下去。
那一刻,我义无反顾地辞职了,决定去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不顾周遭的反对,也不管未来是否真的可能成功,我做出了这个选择。
时至今日,两年过去,当时的决定已成了我现在生活的轨道,我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某种生活。虽然我没有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或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母亲当年的疯狂却帮助我在这两年顽强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感到意外。
当我看到电影中的爸爸那样不顾一切地疯狂时,我理解他的举动。即使有一天女摔跤手不会在摔跤场上想起父亲逼她跳下水的那一刻,在人生的某个别处,有一天,她也会因此而勇敢地做出抉择。
新闻推荐
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