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对构建和谐家庭的影响
■许科(犍为职业中学)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形成了较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成效明显,在中国家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国藩提出“八德”、“八本”、“三致祥”、“三不信”等家庭教育理念,在其家庭教育思想熏陶下,曾氏家族人才济济、成为一代名门望族。
曾国藩非常注意品格锤炼。无独有偶,在印度有一句谚语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品格锤炼对事业很有帮助,首先是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金让曾家有着金子般的品质。第二是敬畏,常有敬畏之心。人生在世,就需有所敬畏。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守,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荀子则认为:“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第三是静谧,宁静致远的心态,安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底蕴,是源自心灵深处的蛊惑,有着不能言语的魅力。第四是谨慎,为人处世要谨慎、言多必失,事情要考虑细节,谨慎行事。第五是坚持,人贵在坚持,一日之事易,一年之事也易,一生之事难。曾国藩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虽然他常年在外做官、带兵、打仗,但家信未尝间断,言传身教,谆谆诱导,以身作则,知书达理。这些都给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当今社会,溺爱导致的教育失败例子举不胜举,隔代教育、留守儿童都成为了顽疾,家庭环境越来越优越,反而造成了孩子放任自由,好吃懒做,坐享其成。曾国藩对品格的锤炼对现在有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在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就是辅佐君王“治国平天下”,为万世开太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曾国藩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不断地教诲子弟,要立大志,有理想,不可甘居下流。在立业上教诲子弟:“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建功立业才是真男儿,在他的影响下,曾氏子孙人才辈出,所以要把建功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
曾国藩认为,持家应以孝弟、勤俭、倡和、戒骄傲奢侈为主。他大力提倡孝悌,将孝悌看作是修身、齐家的主要内容,孝敬老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勤俭是传统美德,曾国藩教诫诸弟及子侄,要“勤俭自持,习苦习劳”,并将勤与俭列居八德的内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从家到国看到了勤俭的重要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看到了付出的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时,搞好邻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事件,远亲不如近邻,曾国藩告诫家人一定要邻里和睦。
曾氏家族非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从“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启蒙,到《增广贤文》中“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的重要论断,曾国藩以读书作为家庭教育的利器,他非常认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观点,勉励诸弟及子侄奋发读书,愿他们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的终生学习理念,在现实中仍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价值观就得靠读书;二是要在社会立足,要有特长有专业,得靠读书,才能形成立足根本。
新闻推荐
本报9月7日讯(记者董忆)6日,“泰山之邀·梦圆泰安”全民旅游大舞台在泰山广场开演,在现场抽奖环节,价值3万元的泰山玉雕摆件《汉风》被来自印度的游客阿兰抱走。“很开心得到这个大奖。”阿兰说,“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