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农贸市场做生意

合肥晚报 2015-09-26 15:20 大字

○夜市上卖飞饼的印度人

沿着七桂塘街道往里走,很清楚地能够看到整改后的七桂塘菜市场,谁能想到,昔日菜市场的繁华,重新被这样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址所装饰。

2013年3月开始启动的七桂塘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如今已经全部结束,改造范围为女人街与人民巷交口西南17号楼内一层及夹层,占地1200平米。在2014年4月26日正式开市纳客,4月25日,在原光明影都旧址过渡菜市场经营的100家商户,整体迁回到了新的七桂塘菜市场。

香飘女人街之六

生活牵手时尚

改造后的女人街,在通往夜市的巷子之后,来到白石广场,便会看到改造后的菜市场。如今菜市场为室内经营市场,建有独立商铺50间、蔬菜摊位50个、肉食摊位23个、冷冻区2块,可以完全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菜市场的南面增设了遮阳板,北面增设有通风换气设备,这样就保障了菜市场的通风。菜市场的地面铺的是米白色瓷砖,台面统一为不锈钢摊位,这样就保证菜市场的卫生。市场内商铺字号标牌统一规范,同类商品区域相对集中,分区标志清晰,还配置了统一的垃圾桶(箱)等卫生基础设施,这样就保障了菜市场的干净。

这样既为商户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也保证了香街改造之后的干净卫生,为周边居民提供干净卫生的蔬菜。香街改造旨在打造安徽首座艺术主题街区,女人街的夜市、七桂塘的雕塑在菜市场的周围,让人能够感受到生活与时尚的牵手。

酝酿昔日繁华

作为省城第一条正式运行的商业步行街区,七桂塘在市民的心目中,可能就是买菜、吃早点的热闹地,就是儿时蹦台阶、看新鲜的娱乐场地,就是购小商品、淘旧书刊的市场,这些市井记忆将在新街区最大程度保留并显现。

对于菜市场来说,这样一个关乎一百多家商户的生存,以及周围居民的生活方便,必须要予以保留。而且改造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必须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商户们对此也表示理解,在七桂塘菜市场经营禽蛋生意近20年的宗大姐表示,改造七桂塘菜市场是件好事情,希望能加快进度,早日建好,“想到几个月后能在宽敞明亮、干净卫生的新菜市场做生意,在过渡菜市场坚持一阵子也没什么!”如今他们如愿以偿。

胡阿姨很早就在这里卖菜,她的摊位靠近菜市场的大门。胡阿姨指着七桂塘街道说,“我之前就在那里卖菜,我们都是在那里,有固定的摊位。那个时候来这里卖菜的人非常多,后来搬到了光明影院那里,去年也刚搬进来这里。”与胡阿姨邻近的老潘也是如此,经营蔬菜生意已经几十年了。老潘也曾抱怨:“现在整改后,人很少,生意反而不如以前了。”

这里的商户大都在这里做了好多年的生意,许多也是远近闻名。

在菜场南面一家烤鸭店前,居民们排的队最长,一位身材壮硕的男子端着一盆刚出炉的烤鸭吆喝着“让一让,让一让咯”。分开人群走进小店,快手快脚地片好一只只烤鸭,装好递给窗口外排队等候的顾客,他便是张记北京片皮烤鸭店的张师傅。

张师傅说,他的烤鸭手艺是专门到北京学习得来。“我的烤鸭都是早上现烤的,配饼,赠酱,特色传统。”即使请了两位帮工,张师傅也忙得满头大汗。

这些商户大部分都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七桂塘做生意,后来也有一些商贩老了,不干了,家里的人继续接替在这里卖菜。当我走出菜市场,和坐在金桂巷口歇息的清洁工阿姨聊天时,也问到了菜市场的一些情况,她说有段时间菜市场的零售生意减少了,因为来这买菜的人少了,这些商贩则是成批地将菜卖给饭店。现在的生意已经越来越好,七桂塘菜市场在经历改造之后,已经在迅速恢复往日的繁华。

便民的服务巷

在七桂塘和女人街连接的一处小巷子里,聚集了几十家修鞋、缝补、换拉链、配钥匙的便民小铺,这一片区历经几次改造,都保存了下来,老的有二三十年了。在毗邻人民巷的一条小巷子里,16个“格子间”已经做好,生意做得虽然小,但几十年来,他们也继续着自己的营生。之前也是在七桂塘街道那里摆摊,如今则被统一安排到了这里。

便民服务巷对于附近的居民帮助非常大,有七八位妇女在缝纫机前做缝缝补补的生意,还有几位手艺精湛的师傅修鞋、修裤子、换拉链、配钥匙等等。他们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待在这里,即使是高温天气,也是如此。

老许在七桂塘改造之前就在这里做生意了,也就是现在白石广场那里。以前他们归工商所管理,现在他们归街道管理,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处在女人街的后方,两座居民楼的中间,不仔细找的话,很难找到,而且这里人流量也少,基本上仅周围的居民能知道,所以生意也不好做。老许说他每天8点钟从家里过来,用盒饭带着饭,中午就在铺子里吃,晚上6点钟之后就回家,每天如此,当然也会考虑到一些特殊天气而选择不来。

老许还不到六十岁,做缝补、修鞋、配钥匙已经三十多年,家里的孩子也已经成家了,不需要他过多的操心。他如今还在继续做这个生意,一是做了三十年,热爱这门手艺;二是每个月挣点钱,保证生活,每个月还要缴150元的摊位费。

老许还向我们介绍女人街以前的繁华,说那时候都是小摊子,卖的都是一些小东西,家里父母想给孩子买衣服或者鞋子,不需要花很多钱就可以在这里买质量很不错的东西。现在变成了商铺,门面费都要好几万,这些衣服、鞋子价格自然比以前高太多。有些人也就到其他地方去买,不来这里买。

走在七桂塘街道上,我看到一些商家门锁紧闭,好多门面房也都在招租,甚至还有一些正在营业的商家也贴上——紧急招租。或许是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挖掘七桂塘的文化,还要靠一些其他的商业活动来吸引市民。想要回到八九十年代那样的繁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闻推荐

今夏高温为何如此“凶猛”?

近期,随着雨带北移,我国南方大部地区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各地极端高温也频频出现。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未来南方高温模式又将如何发展?据了解,大暑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