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蛟龙”号再破纪录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流体

绵阳日报 2015-01-04 00:42 大字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当地时间1月2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区流体,并测量了一个热液喷口温度。

据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于洪军介绍,“蛟龙”号此次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下潜,下潜人员成功利用载人潜水器特性对海底活动热液区开展了探测活动,在两个热液喷口分别获取了150毫升的高温热液流体样品,并测量到一个热液喷口的温度为352摄氏度。

此外,“蛟龙”号对热液区的部分低温热液喷口进行了温度测量,获得的温度为5摄氏度至12摄氏度。潜水器还布放了生物定殖架和微生物生长仪,获取了高精度的海底喷口定位数据并采集了多块硫化物、岩石样品以及水样。

本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担任主驾驶。他说:“这次是‘蛟龙\’号首次到高温热液区作业。热液区地形非常复杂,很难找到一块‘落脚\’的地方。另外,热液喷口温度很高,达300多摄氏度,既要操作潜水器与热液喷口保持距离,又要尽可能靠近热液喷口以测量温度并采集流体和硫化物样品,操作难度很大,是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目前,“蛟龙”号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务,为期120天。

(均据新华社)

意义

有望揭开海底宝藏

于洪军说,本次下潜发现,这个热液区烟囱分布密度大,活烟囱与死烟囱相间出现,热液喷口流体喷出量大,热液流体密度高,这对研究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海底热液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大洋中脊构造岩浆等活动,温度只有几摄氏度的海水渗入地层,被海底高温岩石加热排出,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人类重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水(1月2日摄)。

▼“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海底热液区高温热液喷口取样 (1月2日摄)。

新闻推荐

探秘“大洋一号”电视抓斗海底捞宝

“大洋一号”船电视抓斗大海无垠,洋底难测。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上的科学家用深海电视抓斗,到大洋的洋底去打捞“宝贝”。4月中旬的西南印度洋作业区风浪渐息,正是下抓斗的好时机。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