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腊八粥辞典

陇东报 2015-01-28 21:49 大字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祀“众神”叫腊,所以古代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称为“腊日”,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节”,它是我国古代腊月中最重大的节日。在腊八节的粥香中,轻轻撩开岁月的帘幕,腊八节浓郁的民俗民风,乘着一碗碗腊八粥的热气,拂面而来。它携带着尊贵和平凡的五谷色彩,承载着神话和佛教的典故传说,穿越秦汉的明月,跋涉唐宋的风雪,跨过明清的栅栏,至今依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温暖世道人心,弘扬无边佛法。

一碗神话里的感恩粥

这是一段关于高阳帝的远古神话。

高阳帝,一位机智勇敢、充满神奇的美德少年,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上古帝王。膝下曾有三子,都爱喝各种豆子熬成的饭食。那时,黄河有一水怪,经常口吐黄水,冲毁良田,危害百姓,苦不堪言。高阳帝亲自出征,打得水怪落花流水,于是水怪怀恨在心,便在腊月初八这天,潜到高阳帝家中,将他的三个儿子毒死,高阳帝悲痛欲绝。善良的人们得知此事后,便在这天用各种豆子熬成粥饭,用来祭祀高阳帝的三个儿子,后来相沿成俗,便成腊八节。

这是一碗感恩的粥,又是一碗驱邪的粥。这碗粥,盛着民心,盛着善良,盛着一个千年的节日,盛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一钵佛祖的佛粥

这是一个关于释迦牟尼的传说。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为帮助众生解脱痛苦折磨,舍弃王位,出家修道。他苦行多年,始终不能得道,反而因为每天吃的东西太少而身体虚弱不堪。一日,释迦牟尼云游在外,饿昏在尼罗河畔,被一位年轻的牧羊女发现,她跑回家寻找食物时,却发现自家的粮袋也亦几乎见底,于是,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聚拢,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送入释迦牟尼口中。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苏醒了过来,在尼罗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为纪念佛祖成道,各地寺院在腊八当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和感恩信众与施主们的供养,僧人们开始在腊八这一天向信众馈赠腊八粥,共沐佛恩。腊八当天喝粥的习俗也逐渐在民间盛行。

这是一碗敬佛的粥,又是一碗悲悯的粥。这碗粥,充盈着佛典的意境,散发着浓郁的禅味,承载着乐善好施的品德,折射着福寿功德的光芒,真可谓粥香与善意齐飞,佛祖与慈悲同在。

一碗帝王的救命粥

这是一个关于朱元璋的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登基以前,是一小兵。这年冬天,朱元璋落难,身陷囹圄。后来他逃了出来,但数九寒天,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他实在支撑不住,在腊月初八这天饿倒在一座茅草屋前。一位乞讨的老婆婆将他救了起来。老婆婆家里没有粮食,不过有些刚乞讨来的饭菜,便把饭菜搁在锅里煮成粥喂食朱元璋。多日未进食的朱元璋,闻着这粥香甜无比,连喝了三大碗,这才顾得问老婆婆是什么饭。老婆婆没有告诉他是乞讨来的饭食,只是笑着说这是“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上,心中一直感念老婆婆的恩德,便选在腊八这天大摆筵席,还专门把老婆婆请到皇宫里去,吩咐御膳房熬制腊八粥喝。

这是一碗天子的粥,又是一碗乞丐的粥,是一碗平常的的粥,又是一碗救命的粥。这碗粥说的是乞丐帝王的传奇故事,道的是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一碗民间的励志粥

这是一篇来自民间的传说。

据说晋代时期,有老两口,吃苦耐劳,勤劳持家,家里屯满了粮食,还在房前屋后种上许多枣树,几年后,枣树上挂满了甘甜红艳的大枣,日子过得富足丰裕。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两个却同时染病不起。父母死后,兄弟俩看家里粮食满仓,于是好吃懒做,几年光景便坐吃山空。到了腊八这天,两个人饿得难受,便爬进粮仓扫缝隙里的米粒和枣树下的干瘪枣,掺在一起煮着吃,兄弟两个都很后悔,发誓从此好好过日子。第二年,两个人开始种地经营枣树,到了年底,他们收了许多粮食和大枣。以后每年腊八这天,他们便将各种粮食和大枣掺在一起,熬制饭食,用来教育他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个教训。

这是一碗教训的粥,又是一碗励志的粥。喝了这碗粥,沉沦者幡然悔悟,败家人浪子回头。真可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人们应谨记之、慎行之。

新闻推荐

我科学家在南极研究中获重要发现

【新华社“决心”号1月10日电】在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中,南极大陆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经过长达8年努力,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结构和地质...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腊八粥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