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蛟龙”号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龙旂”一词出自《诗经》

兰州日报 2015-01-04 15:57 大字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5年1月3日继续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作业,对这个中国首个发现的海底热液区进行科学考察。

据现场指挥部介绍,这次下潜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载人潜水器在热液口的作业方式,测定喷口温度,采集热液流体、烟囱体、岩石和生物样品,进行海底高清摄像照相与环境参数测量,下潜深度约2800米。

“蛟龙”号2015年1月2日在这个海底热液区首次下潜,测量了热液喷口温度,并采集了热液流体、岩石和生物等样品。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说,龙旂热液区是中国于2007年发现的首个海底热液区,是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组成部分,。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大洋中脊构造岩浆等活动,温度只有几摄氏度的海水渗入地层,被海底高温岩石加热排出,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人类重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在活动海底热液喷口附近,通常还存在一个与地面上依赖于光合作用维持生命系统完全不同的热液区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生物耐高温、高压和剧毒,是生物科学家研究的前沿课题。

目前,“蛟龙”号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至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务,为期120天。 据新华社电

“蛟龙”号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流体

【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3日电】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区流体,并测量了一个热液喷口温度。

于洪军说,本次下潜发现,这个热液区烟囱分布密度大,活烟囱与死烟囱相间出现,热液喷口流体喷出量大,热液流体密度高,这对研究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海底热液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担任主驾驶。他说:“这次是‘蛟龙\’号首次到高温热液区作业。热液区地形非常复杂,很难找到一块‘落脚\’的地方。另外,热液喷口温度很高,达300多摄氏度,既要操作潜水器与热液喷口保持距离,又要尽可能靠近热液喷口以测量温度并采集流体和硫化物样品,操作难度很大,是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大洋中脊构造岩浆等活动,温度只有几摄氏度的海水渗入地层,被海底高温岩石加热排出,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人类重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新闻推荐

印度庆祝“战车节”

7月18日,人们在印度奥里萨邦普里市庆祝“战车节”。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战车节”是印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到东部的奥里萨邦普里市,拖拉载有印度教宇宙之神贾格纳等形象的...

 
相关新闻